文章

【一月精彩封面】肉骨头面筋脆膳-- 最能代表无锡的甜味儿

【作者】
文_刘书甫/旅读中国 图_麦翔云、任中豪/旅读中国、CTPphoto、视觉中国 特别感谢_君来洲际酒店、云隐东方、莫宅
2019.01.11

无锡菜算是中国菜中口味最甜的菜系,不管吃的是无锡排骨、肉酿面筋还是蟹黄小笼包,都能马上感受到这个特点。锡帮菜的口味上讲究「咸出头,甜收口」。

「甜」这一味是无锡菜最大的特征,也是整席无锡菜中的画龙点睛之笔。甜属后妃之味,圆润的性格就像一个圆融的和事佬,把菜肴中十几种香料酱汁收束融合

在一起,化作丰腴的鲜美。

 

 

无锡酱排骨

 

「进得城去,行人熙来攘往,甚是繁华,比之大理别有一番风光。信步而行,突然间闻到一股香气,乃是焦糖、酱油混著熟肉的气味⋯⋯」这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段誉来到无锡的一段描述。这焦糖、酱油混著熟肉的香气,很显然,正是无锡酱排骨的味道。

台湾人对「无锡排骨」这道料理肯定不陌生。早在一百四十年前的清光绪年间,无锡人即把这「肉骨头」做出了名堂。当时无锡南门的「莫盛兴」饭馆老板,见猪的背脊和胸骨的部分骨多肉少,剃肉又费工麻烦,干脆配上特制的酱料,以下酒菜推出,没想到这道菜大受欢迎,引起无锡百姓争相前来品尝。

无锡酱排骨的制作,是把新鲜的猪肋排切成拇指长度的大小,调味后先放入锅中油炸,再与十多种香料一起熬煮,配上黄酒、冰糖、酱油,肉与糖的量也都有一定的比例,是一道相当费工、需要准确掌握火候的工夫菜。酱排骨在制作工法上又分为南北两派,两派的区别在于收汁的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使汤汁更黏稠,将「酱味」提炼到极致。

「慎余肉庄(三凤桥前身)」位于三凤桥,融合了南北两派之长进行改良。三〇年代的著名戏剧家周颐白在品尝了无锡肉骨头后赞不绝口,写下「三凤桥边肉骨头,朵颐足快老饕流」的诗句,令这道菜肴在江浙一带声名鹊起,也给了肉骨头一个比较文雅的名称:「无锡酱排骨」。

 

 

肉酿面筋

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桌上总少不了这道著名的传统家常菜肴,若家中宴客,桌上也通常都有一盘肉酿面筋;走在无锡的市场里,经常会看见有人提著一大袋圆滚可爱的清水油面筋回家。

肉酿面筋是将肉馅塞入清水油面筋里煮制而成,油面筋是用小麦蛋白为原料,用素油炸成大小同一、皮薄松脆、金黄橙亮的空心圆球。据说最初是尼姑庵里的一个师太发明的,作法原理类似台湾的地瓜球、粤式点心的煎堆,将水面筋揉成小球,放进热油里一炸,它便会迅速膨胀变大,变成一颗空心球,吃法多样,最出名的还是塞进肉馅,浓油甜蜜的肉酿面筋。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1 月【致在有无间:水调无锡】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