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念念有慈会客室:理科女孩陈夏生的中国结之旅

【作者】 张亚慈
文_张亚慈/旅读 摄影_陈育升/旅读
2024年4月号 第146期
2024.03.31

巧手灵活穿梭,松紧之间乍现一片繁花。陈夏生手里的绳结彷彿有解码时空的魔力,解开了千年文物的谜语,又结出更多耐人寻味的秘密。

 

 

你我所熟知的中国结,如今能在台湾流传下来,其实和一个理科女孩有关。这女孩叫陈夏生,现在虽已发色灰白,但谈起这段往事,仍散发著少女一样的热情。

 

陈夏生已从故宫博物院退休13年,目前住在台北艺术大学山上的社区。即将迎接第一个曾孙的她,双手依旧灵巧,思路也清晰。来到陈夏生家中,可见成堆的书籍与杂志遍布,还有许多中国结创作,以及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大阳台,能直面太阳与远山。

 

我们在阳台上谈天。陈夏生说,这里距离台北市虽仅百来米,却已远离尘嚣,能清楚看见日出与日落的轨迹,每日与自然相伴,是很美好的居处。

 

陈夏生的摄影家夫婿庄灵,也手指著翠绿的山峦与我分享,「夏天时,太阳会在左侧下山,冬天换到右边下山。」而陈夏生要写书法或看书时,都会待在这阳台的书桌上。

 


陈夏生与摄影家夫婿庄灵。桌上为陈夏生作品「廻环无尽漆结壁饰」,结合绳结艺术与漆艺之作 ©陈育升/旅读

 

退休后,陈夏生获得更多创作、静思与反刍的机会,2022年被台北市政府登录为传统工艺绳结保存者。不论著作数量或国际交流经验,她都是两岸中国结的第一人。不过意外的是,她的人生原本与中国结毫无渊源。

 

-------------------------------

 

陈夏生小档案

 

1939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1949年来台,1963年毕业于国立中兴大学农业化学系,任教于台中市立第一中学。1964年与庄灵结婚,于省立农业试验所从事土壤肥料测定工作。1980年起任职故宫至2001年退休,2022年获台北市文化局登录为传统工艺绳结保存者。

 

-------------------------------

 

 

因缘结下不解结

 

陈夏生在学生时代唸的是理科,并没有以传承历史为己任的雄心壮志。最初和中国结结缘,是1971年她顺著公公、时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庄严的安排,向故宫的技工王振楷学习吉祥结与钮扣结。

 

而后于1976年,陈夏生看到汉声杂志英文版《ECHO》一篇文章,报导时任社长姚孟嘉访问耆老后汇整13个简单结子的手绘图,她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照图编绳消遣。

 

陈夏生绳结作品 ©庄灵摄影,陈夏生提供

陈夏生绳结作品 ©庄灵摄影,陈夏生提供

 

更大的转折点在1978年夏天,当时实践大学开设中国绳结艺术课程,教务长张清治邀陈夏生授课,她出于当老师的责任心,才开始认真钻研绳结技法。

 

陈夏生的教职岁月不长,声带的受损让她不得不结束人师工作,但转到故宫就职后,既能就近研究历代的服饰与如意,也方便收集绳结图像和相关史料,这对她分析文物中的绳结差异与结构逻辑大有帮助,也使她对中国结的热情不仅不灭,反而愈烧愈旺。

 

 

中国结也有数学公式?

 

由于陈夏生善用理科脑融会贯通绳结操作,使她不只能有样学样,还设计了一套数学公式,不但有助中国结更容易被人理解,有意者更可透过公式千变万化,编织出无限可能,为古老艺术注入活水。

 

她曾与11位西方学者合著《Historyand Science of Knots》一书,这些专家来自数学、考古、统计、人类学等领域,各个都把绳结当成科学来研究,甚至发展出微积分公式。陈夏生说,相较之下,自己的代数公式可说是十分简单了。

 

陈夏生绳结作品 ©庄灵摄影,陈夏生提供

陈夏生绳结作品 ©庄灵摄影,陈夏生提供

 

不同于书画雕塑,早期观念多认为中国结偏向民俗技艺,地位甚至不如剪纸艺术,但透过陈夏生的考究推广,多年后,中国结已跻身艺术殿堂,并进入在艺术界极具代表性的历史博物馆展览。

 

各界对中国结改观,陈夏生认为最大关键是在1980年。当时她接受中华妇女兰艺社的邀请,传授社员绳结技艺。兰艺社是由俞国华妻子董梅真女士推动的社团,社员多半为官夫人,不仅认真学习,对于推动文化、外交也不遗余力,从而促成陈夏生跨足海外展览,并扩大了中国结的艺术格局与视野。此外,何皓天馆长安排的新年展览档期,亦使绳结艺术得以迅速推广。

 

当时,陈夏生与国际考据串联后,1981年开始出版中国结书籍,不但有中、英、德文版,另出版历代服饰、明清珐瑯展的图录与论文,以及珠宝鉴赏《溯古话今谈故宫珠宝》,并策吉祥如意展。她总能从历代绘画、玉珮、如意、荷包、古铜镜等文物中,找到绳结的踪影,持续启发自身创作。

 

陈夏生出版品 ©陈育升/旅读

陈夏生出版品 ©陈育升/旅读

 

陈夏生出版品 ©陈育升/旅读

陈夏生出版品 ©陈育升/旅读

 

经过多年的研究,陈夏生归纳出绳结的发展史。她说,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青铜器纹饰中的双钱结,经过汉唐发展,至清代已相当丰富而多样,后来纵因时局动荡,导致部分绳结艺术失传,但她仍能依据绳结的样式与风格,推断出作品所属年代,由此亦可见她对绳结的研究有多深且广。

 

 

才女心巧能编结

 

说起陈夏生的考据与传承技艺精神,就不得不提到她的公公庄严。庄严原于南京故宫任职,随国民政府播迁来台时,被赋予护送故宫文物的重任,将诸多珍贵国宝送达台湾。

 

庄严过世后,陈夏生整理遗物,翻阅庄严的日记才发现,原来庄严的母亲和姑姑都能编绳,庄严认为有学识的女子都应该能编上几个绳结,于是才安排她去学中国结,没想到这一学就成了专家。

 

陈夏生绳结作品 ©陈育升/旅读

陈夏生绳结作品 ©陈育升/旅读

 

而庄严在另一本日记也写道,他曾想购买一片附有绳结的檀香木错银丝香牌,但价格昂贵,无法支付,最后竟答应店家的建议,用张大千送他的山水画作为交换条件,足见绳结技艺在庄严心目中的地位。

 

透过陈夏生与汉声杂志的推升,中国结进入艺术、学术殿堂。「中国结」之名,即源于她与汉声杂志出版的第一本绳结书籍。她也为许多绳结命名,除了坊间已经通用的钮扣结、双钱结,以及从外文翻译过来的酢浆草结之外,其他都是她根据结子的形状和意涵取名,例如佛教八宝之一盘长的盘长结,花团锦簇的团锦结,具有祈福意义的吉祥结,还有根据《礼记》「昏义」得到灵感的母亲结。

 

还有最罗曼蒂克的同心结,初见于南朝梁武帝的〈有所思〉「腰间双绮带,梦为同心结」,以绳结来表达男女爱慕之意。

 

对于中国结,陈夏生很能推陈出新,并与当代时尚结合,例如运用麂皮材质催生绳结的现代感,或透过漆艺创作出史无前例的绳胎漆结,这些都是在考据之外,希望引导中国结走向更具未来的路。

 

陈夏生绳结作品 ©陈育升/旅读

陈夏生绳结作品 ©陈育升/旅读

 

陈夏生绳结作品 ©陈育升/旅读

陈夏生绳结作品 ©陈育升/旅读

 

 

技艺传承恒无价

 

不过,中国结的历史、艺术地位虽无庸置疑,但距离主流仍远, 从一起今昔对照可见端倪。1983年历史博物馆举办陈夏生的中国编结艺术展时,馆内另一处场地正展出旅法画家赵无极的作品,如今赵无极的画作在国际拍卖会已从亿元起跳,中国结这项技艺实在难以比肩。

 

1983年元旦史博馆举办陈夏生中国结展 ©陈夏生提供

1983年元旦史博馆举办陈夏生中国结展 ©陈夏生提供

 

对于如此现况,用超过半生心力推广中国结的陈夏生,选择以更宏观而悠然的角度看待,也释怀。就像她在2019年出版《技湛中国结》一书后记写道,用文字记载这项技艺,便完成了传承的重责大任,只要文字不消失,这项优美的技艺(记忆)就不会消失。

 

 

*************************

 

张亚慈

 

张亚慈

 

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及英国李斯特大学硕士毕业,经历影剧、消费生活、时尚精品和财经人物,访过无数中外名人,以可亲的文字,细腻的观察,走进受访者心中,历任中时晚报撰述委员、非凡新闻周刊总编辑及Taiwan Tatler 创刊编辑长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