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星食主义】京酱爆鸡丁:从盖饭说起

【作者】 星星王子
文_星星王字  图_陈育升/旅读中国、IUSE
2019.01.07

「酱爆鸡丁」里的主角虽然是鸡丁,口感最美好的却是黄瓜丁,这个一百分的完美配角,有著不抢味的鲜甜、以及不炒过头的清脆。

 

曾经有四年的时间,我固定每三个月去一趟北京,一待就待一个星期,预录三个月的广播节目。每每录完节目后,总是声嘶力竭、腹饑口渴。观察到电台斜过复兴门外大街的南礼士路巷子里头,有一间小餐馆,每到晚餐时刻总有人进进出出,终于有一回大胆走了进去,看了半天(其实是天秤座的选择困难症发作)点了觉得最不会有雷的餐点:麻婆豆腐盖饭,虽然盘了一下可能会吃不完,但还是心一横再点了一碗疙瘩汤。麻婆豆腐没有我自个儿做的好吃,却也不是雷,疙瘩汤却意外地好喝,但量实在可怕,真是一大碗,用了两个打包盒才装得完。

 

就这么有一回没一回地去吃盖饭,像是小炒肉盖饭、京酱肉丝盖饭、肉丸子盖饭之类的,一直到有一次,看到厨房送出一个盖饭,一眼就让我食指大动,不过,那是别人点的,所以为了这碗盖饭,第二天我再去了一回。

 

鸡丁盖饭的要角不是鸡丁

 

这碗「酱爆鸡丁盖饭」在我一口气吃完后,立刻即放进口袋名单了。而这,也开启了在北京街头冒险的头儿,我常去当地市井小民爱吃的餐馆,点些在大餐馆里吃不到的,而在不同的餐馆里,我都点过「酱爆鸡丁」,发觉差异都不太大。然而只要差异不大,就代表了这道菜可以说是国民美食了,也就能回台复制给家人吃了。

 

先说说这道「酱爆鸡丁」里的小黄瓜,主角虽然是鸡丁,口感最美好的却是黄瓜丁,这个一百分的完美配角,有著不抢味的鲜甜,以及不炒过头的清脆。大陆的小黄瓜与台湾的小黄瓜不太相同,大陆的笔直又多刺,各个都有黄花在尾端,这都是挑黄瓜时要具备的极品样,台湾的小黄瓜就少这样的品相,而大陆的小黄瓜吃起来口感极脆,水分又多,还相当清甜,台湾的黄瓜味儿就比较重了。

 

(请在这边插入影片)

 

再说说「酱爆鸡丁」里的精髓──甜面酱。其实,称作「京酱」的甜面酱,源自于鲁菜的「酱爆」,由此可以看出京菜的基调是来自四大菜系中的鲁菜,早期北京与山东的饮食习惯颇为相似,许多京菜厨师大多来自山东,就算在现代,也常会看到许多大葱加甜面酱的餐点(比如北京烤鸭等)。而我小时候的印象是老在山东士官长的家里头,看他们一手拿著大馒头、一手拿著葱沾著甜面酱就著吃。

 

甜面酱及黄豆酱在京菜中是很好用的酱料,像众所熟知的老北京炸酱面、小炒肉、酱爆蘑菇、鱼头泡饼、小煎猪肝、酱烧豆腐,甚至虾等都少不了酱,就像是湘鄂蜀会用豆瓣酱一般常见,我也见过以甜面酱来烧豆荚或是炒年糕,当然烤鸭或沾大葱也必少不了甜面酱。然而我深深觉得甜面酱还是北京人用得巧妙,不仅不会过咸,更有美好幸福的甜味!虽然江浙也会用,不过咸甜的比例还是北京的最好。

 

 

缸瓶罐酱各有玄机

 

在北京有数间老字号的酱菜店,其中最有名的,一间是在据说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即往紫禁城提供酱菜的「六必居」,另一间是在清同治年间创立的「天源酱园」,两家的酱菜及甜面酱、黄酱(黄豆酱)都相当驰名,如今,天源酱园也已并入六必居公司经营。

 

在台湾要找到黄酱,不太容易,毕竟这类酦酵的豆酱有很多类似的名字,像是在大陆东北地区常用的大酱、在华中及川蜀的豆瓣酱,还好台湾找得到豆瓣酱。台湾的豆瓣酱有两种,差别就在加不加辣椒,不加辣椒的,大体与在北京能买到的黄酱很类似。

 

不过台湾的甜面酱其实味道很贴近我在北京吃到的味儿。

 

以前甜面酱在传统市场是用小袋装的,后来怎么找都找不到,店家说是食安顾虑,厂商改成瓶装。不过呢⋯⋯我还真是有个龟毛的个性,买了许多市售的甜面酱一一比较,其中各有玄机啊!有些牌子不小,仔细看看,即会发现原料中有许多化学名称,看来是「合法」添加物,一尝味道,亦能明显感受到人工化学味,尤其是加了甜味剂或糖精的原料,说实话,与其让厂商加这些化学物,使其增味也好、不易腐败也好,还不如在市场买的自然酦酵甜面酱。在高雄,果真让我在「哈啰市场」给找到了,看到那一桶自然酦酵的甜面酱,我简直喜极而泣,味道真是棒透了。有兴趣的朋友,自己去市场寻宝啰!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9 年 1 月【致在有无间:水调无锡】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