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跟我走】慢活武汉黎黄陂路

【作者】
文、图_ 刘华
2022年12月号 第130期
2022.12.30

位于武汉江岸旁的黎黄陂路,是汉口乃至全武汉最出名的一条路。因旧时属俄租界,街道两侧林立著巴洛克风情的建筑。伴随老宅修缮、新店进驻,该区独有的文艺气息,成了武汉的「宝藏路」。

 

 

连续下了若干天雨后,伴著气温回升,天终于放晴。如此难得的好天气又赶上周末,这对于武汉漫长的冬日尤为珍贵,特别是汉口区的黎黄陂路。

 

只有约六百多公尺的黎黄陂路是汉口,甚至是全武汉最出名的一条路。一百多年前,这一带属汉口俄租界,街道两旁巴洛克风格的房子都建于那一时期。这些建筑多为四层,除了民宅,还保留当时的医院、银行、教会等各种公共设施。西元一九四六年,伴随国民政府收回主权,当时名为「夷玛街」的道路,和周围那些彷彿绕口音的译名道路一起被更改,黎黄陂路的名字始于那时。

 

路名来源说法不同:一说是一九〇〇年修建时,多数道路工人来自黄陂;另一说是纪念民国前总统黎元洪,取其姓氏与籍贯命名。岁月流逝,留下的除了名字,还有路上的建筑。上世纪末,政府将这里辟为「街头博物馆」,老房子纷纷被修缮,一些重要的屋子在门前立起铭牌,向人们讲述它们的过往。那以后,慕名而来的人逐渐增多,一些人租下闲置老宅的底层,开了咖啡馆或餐厅,于是人们有机会在吃喝之余,近距离感受古老建筑的风貌。

 

 

文艺老街烟火气

 

一大早,路旁的店铺就忙碌起来。因天气不佳、收起多日的户外桌椅重新被擦拭干净,桌上新铺熨烫平整的布、花瓶插上鲜花。斑驳的阳光透过头顶梧桐树上残存的叶子打下,让周末格外美好。一切刚收拾妥当,就有顾客陆续上门。虽然此时坐在户外还是有点冷,但一杯咖啡就轻易解决这问题。

 

早到的客人坐下时,住楼上的街坊也开始他们的一天。尽管黎黄陂路早就被辟为徒步区,石板路禁止电动车通行,但满街店铺的楼上,很多依然是普通住宅。这也正是这条街吸引人的地方——它是活生生的,时尚与市井共存。

 

坐在街角一家咖啡馆门前,可见对面装有巨大柴火烤炉的义式餐厅楼上,一扇朱红色、圆拱形木框落地窗敞开著,有人走出来,站在外面仅能容下一人的露台。这样的场景很像电影中的场景,人物应该是一位穿三件式西装、头发被发蜡服贴地固定在脑后的俊朗男子,正潇洒地抽著菸。

 

不过在眼前的现实中,取而代之的是一位穿著睡衣的女士,手中拿著牙刷刷牙。而这栋房子的旁边是一条深邃而狭窄的长走道,里面一位上年纪的男士正用竹竿将被子挑高,小心翼翼地搭在头顶上方的晒衣绳上,动作娴熟而充满仪式感,就像在升旗。

 

黎黄陂路上的人流在白天持续增加,逐渐变得喧嚣而有些拥挤,周围几条名声没它响亮的街巷此时却惬意得刚好。

 

 

「最正宗的巴黎咖啡店」珞珈山街与黎黄陂路相交处、一家咖啡馆在窗口处这样写道,言辞中透出一股法国人的自信与自大。店主是一位已在武汉生活了十年以上的法国人,他的咖啡馆在武汉小有名气。门外仅能摆下的一张桌子前,他的同乡们正热热闹闹地享受周末和美味,时不时地,其中几位举起香槟碰上一下,把气氛炒得火热。

 

「那几棵大梧桐树很像巴黎。」其中一位这样说,言语间带著一丝乡愁,说的是位在后方小公园的大树。顺著幽深小径走入其中时,两个人坐在石桌前,棋局正杀得难解难分,后面五、六位围观者分为两组,各自为代表支招助阵。

 

小公园的一边就是当年的高级住宅「珞珈山公寓」,虽然房子略显老旧,但从立面的装饰和窗上的雕花,仍能看出其建造时的讲究。公园延珞珈山街走向展开,闹中取静的氛围和周遭的烟火气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比黎黄陂路「混搭」得多,刚才的咖啡馆边,是价格便宜但人气十足的滷味店和早点铺,再隔著一个人气网红甜品店,重庆江湖菜和藏身在二楼的日本吃茶店比邻而居。

 

从傍晚开始,珞珈山街的人气逐渐超越黎黄陂路。彼时,这些餐厅纷纷将桌子摆在马路对面的人行道上,烤串、火锅和湖北菜的辛辣在空气中飘散,成为留住过往人们脚步的最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