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读早安】科举应试关关难 作弊攻防奇招多

【作者】
文_林屏汝/旅读
2022.07.24

过往科举制度下考生们关关难过,光是第一关童试的录取率,就比考上现今高普考还要低!为了跻身「士」阶层,千奇百怪的作弊奇招也相应而生。

 

科举制度始自隋代,废于清末,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是过去拔擢人才的重要管道。也因为考试制度直接影响选才,更关涉未来政治发展,考什么、怎么考都与时代的政治氛围、学思风气息息相关。

 

要以科举登上士大夫阶层可不容易,以明清以降为例,考试内容虽只来自四书五经,但久而久之题目皆出遍了,考官便割裂文句作为考题,因此考生们对其中43万字的内容要倒背如流,文本内的思想内容更必须融会贯通!

 

 

电影《模犯生》拍出考场上惊心动魄的作弊情节,从教育体制映照出社会阶级问题,电影中夸张化的紧张感,放在科举考场上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科举作弊方式如夹带小抄、请枪手代考甚至用飞鸽传书传递小抄等,花样百出的方式可不输现代。

 

疑点一:尖耳猴腮、眉旁有颗痣

考生如果脸上有异,可能被监考官查验浮票,浮票类似现代准考证,能辨认考生身分,监考官经常可借此纠出代考枪手。

 

疑点二:眼神虚浮、遮遮掩掩

神情怪异且模样鬼祟的考生,可能被监考官查验浮票,且为了防止作弊,清朝科举还特别设置「结报报考制度」,该制度是五个考生相互担保,若其中有人作弊,则其余四人也会连坐遭到处罚。

 

疑点三:衣襟处发黑

清朝带进科场的小抄被称为「夹带」,考生可能会将小抄藏于衣物或携带进考场的文具、糕点中。彼时夹带风气盛行,干隆中后期考生甚至必须脱衣,衣物与文具都需要浸泡水中检查。

 

疑点四:飞鸽传「小抄」

昔不仅有飞鸽传书输送军情,在清朝更有飞鸽传小抄的作弊情况,将试题以飞鸽传出给场外枪手,再将答案透过飞鸽送进考场。

 

然而为了严防作弊,考场也祭出惩罚,若被发现作弊则处以刑罚,轻则革除功名永不录用,重则可能受到杖刑、发配边疆。在录取率极低的科举制度下,考生们为了能榜上有名想出了不少作弊奇招,手法多样可一点也不输现代,当权者也为了维持考试公平而设下重重防范制度。

 

科举究竟对古代社会带来如何深远的影响?又是何种待遇使大批考生为取得功名不惜铤而走险,试图作弊?【粉色粗体】更多详情可参阅《旅读OR》2022.07 No.125期,更多科举大小事在本期小专题〈想当公务员?古比今更难!〉中看尽古人十年寒窗的悲与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