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豪放词龙辛弃疾

【作者】
文_王尹姿/旅读 图_Cheerimages
2024年5月号 第147期
2024.04.28

人们说,他是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气。「爱上层楼」是他,「蓦然回首」是他,「醉里挑灯看剑」还是他。以弃疾之名效去病之魂的辛弃疾,岂止词人,更是将军。

 

 

辛弃疾(西元1140~1207年),字幼安,中年自号稼轩居士,山东济南人。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承苏轼之格,开豪放一派词风,在文学史上与苏轼并称苏辛,亦与李清照(李易安)并称济南二安。著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辛弃疾以抗金爱国闻名,然而他出生时北方已被金人统治,算是出生于金朝。辛弃疾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由祖父辛赞抚养他长大。辛赞虽在金朝为官,却十分效忠宋朝,并将抗金爱国的思想落实在他对辛弃疾的教育中。辛弃疾在〈美芹十论〉中曾叙述祖父每次退朝吃完饭后,总带著晚辈们登高望远,谈论家国故乡,总想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由此可见辛弃疾从小便在这样的灭国悔恨与爱国情怀中长大。

 

1.The_statue_of_Xin_Qiji(wiki)

湖南长沙飞虎军营盘旧址 ©Public Domain

 

 

少怀壮志,力图抗金

 

辛弃疾14岁与17岁时,曾两度至金朝首都燕京参加科举,虽未及第,但也藉此机会考察形势。西元1161年,金人再度南侵,当时耿京在山东趁此时机集结起义抗金,辛弃疾参与了耿京的阵营,力劝他南向加入南宋朝廷的军队,耿京于是派辛弃疾奉表归宋,宋高宗在南京接见了他们,并任命他们官职。西元1162年,辛弃疾北归传旨宣命时,起义军团却发生内哄叛变,张安国杀害了耿京并投降于金。快马归途的辛弃疾闻讯,旋即率领少部分兵马前往金营,捕获张安国,并甩开大量金兵追逐,一路将叛贼张安国押至南宋建康问罪斩首。

 

至此,辛弃疾名动一时,他正式居于南宋不再北归,开启他在南宋的仕宦之途。然而满腔爱国热血、力图抗金的他,却并未从此平步青云。当时南宋有主战派与主和派之争,西元1165年,辛弃疾上书〈美芹十论〉提出了详实的克敌战略,却未受用;西元1168年,主战派当道,他再度上书〈九议〉,陈述抗金、收复故土的方法,依然未受采纳。就这样辛弃疾在数十年仕宦生涯载浮载沉,多担任地方官职而未受重用。

 

西元1181年,辛弃疾被弹劾革职,隔年开始隐居生活,自号稼轩,认为「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此廿余年时间,他的生活以闲散田园为主,仅曾短期出任为官。

 

直到西元1203年,蒙古族崛起,金朝已四面楚歌,而当时南宋宰相韩侂胄看重辛弃疾的抗金名望,让他训练精兵以备抗金,可惜又再次被弹劾免职。西元1206年,南宋北伐失败,希望辛弃疾能出任兵部侍郎,但他已不再接受,安居在他一直居住的铅山;同年十二月,南宋再度向金国求和。隔年金国提出要求,要南宋提宰相韩侂胄的项上人头来,才接受求和。韩侂胄不堪此辱,大举出兵,希望能派辛弃疾领兵,可惜命令传到铅山之际,辛弃疾已病重不治。是年九月,一辈子都怀抱著收复故国、期待能与金人一决生死的他,抱憾而终,年六十七。

 

2.C2200346363

江西赣州郁孤台辛弃疾雕像 ©Cheerimages

 

 

豪放雄浑,无所不写

 

综观辛弃疾一生,有豪情壮志,有军事才干,更有收复故土的缜密计画,惜抑郁不得志。不过这份爱国情怀与成长背景,让他的词作不同于词家正宗的婉约派,而是承继苏轼一脉的豪放雄浑之风,并更开阔题材,达到一种无所不写的境地。

 

在创作技巧上,他一方面将大量的口语加入创作里,使词「散文化」;另一方面也展现文人的知识训练,巧妙化用典故入词。〈贺新郎〉可见一斑。这首词推估是辛弃疾闲居铅山时,为送别堂弟茂嘉所作。开头用鹈鴂、鹧鸪、杜鹃等三种鸟的鸣叫声,加上辛弃疾的心情虚实点化,一句「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浓化愁绪,鸟儿声声啼叫也唤不回美好的春日,结合伤春传统与离苦,隐喻了这场送别的艰辛以及分别的不可逆。接下来,「算未抵、人间离别」将离情推到极致,细数人间离别:远渡边塞嫁匈奴的王昭君;被天子冷落而别居长门宫的陈皇后;迫于战乱与丈夫儿子分离的卫庄公之妾戴,庄公夫人庄姜赋诗〈燕燕〉为她送行;身经百战却降于匈奴的李陵,送别始终没有臣服匈奴的苏武时曾叹「异域之人一别长绝」;以及燕太子丹送别荆轲刺秦王。

 

贺新郎‧绿树听鹈𫛞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长调词分上下片,以往创作上下片之间常会有转折,可能是由景入情或情绪转变。然而在这首〈贺新郎〉中,辛弃疾藉由细数古来之别,巧妙将上下片融为一体,不只在形式上融合,更营造情感上的过渡,藉由五个知名的离别典故,回盼当下自己与堂弟离别之苦,也隐喻这彷彿一场生死之别。

 

最后「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又再度把自身离苦和种种典故织回一开始的伤春情绪,层层反覆堆叠,「谁共我,醉明月」一句隐约有著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苦,将当下的离情绵延到了此后的寂寞,留下无限怅然。

 

后世评此词犹如江淹〈别赋〉,颇创词之别格;王国维认为此词「章法绝妙,且语语有境界」。此外,辛弃疾用了许多边塞意象,既是用典,也为词中的沉痛离情渲染一种开阔雄风,有别于闺怨式的离愁。

 

3.C2200474450

©吴秉益/Cheerimages

 

除了写离别,他也写闲居田野的生活。〈西江月〉这首词写辛弃疾在黄沙道中所见,通篇读来轻快,用字简单,上片写步行时所闻所见所听所感,明月、鹊鸟、清风、鸣蝉四个意象构筑一种轻松写意、简单平静的氛围,接著「稻花香」的嗅觉气味,与「蛙声一片」的听觉声响,则添加了朴实而充满生命力的富足欢快,读来彷彿与辛弃疾并肩,近距离感受夜晚的乡野闲情。下片将视野拉得更远,以天外的「星」、山前的「雨」将场景撑开,将星夜小雨的来时路写得轻轻松松,最末「路转」配上「忽见」展现路上不经意的意趣,与偶得旧时熟悉处的惊喜。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不同于〈贺新郎〉大量展示典故,这首〈西江月〉没有引经据典,也没有生难僻字,读来口语平淡,但细细品味却可发现其用心──动静交织的景色,听觉嗅觉视觉随著辛弃疾的脚步如影随形,由外而内展现悠哉怡然。

 

 

壮志未酬与人生哲思的抒发

 

辛弃疾的抒情词作也很多,不同于婉约闺阁之情,他的词中有热血愤慨、有懊恼怀抱,也有许多对于人生境遇的无可奈何。〈永遇乐〉写于西元1205年,当时宰相韩侂冑主张北伐,闲居一年的辛弃疾衔命练兵抗金,他登上北固山远眺长江,感叹这次终于有机会一偿夙愿,但长年的宦海浮沉也让他有所担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中藉古抒情,三国时期孙权建立的一切,如今登高也远望不到;南朝宋刘义隆雄心壮志但仓皇北伐,最后只能失败回望。他并用了大量的映衬句态:曾经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对比如今的「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最终却是「仓皇北顾」,纵使雄心壮志称霸一时,最终也随机运与时间荒芜,颇有「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历史慨叹。这些故事也隐喻辛弃疾当下的担忧──即便壮志满怀,但自己也已六十六岁,故词末引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廉颇典故,自喻己身虽老,但仍能为国奋力一搏的情怀。

 

〈丑奴儿〉这首词则展现了他的人生哲思:年轻时不知愁苦是什么,总喜欢登高远眺,为创作一篇诗词勉强叙说愁苦。如今年长,已尝遍了愁的滋味,想说却已说不尽,只能推说秋高气爽。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首词写于辛弃疾被弹劾去职的闲居时期,整首词从上片的「少年」对比下片的「而今」;从「不识愁滋味」到「识尽愁滋味」,可见其人生的心路历程转折:从年轻时的满腔热血,誓言效力祖国的壮志;到投奔南宋,却历经政坛现实,乃至老年遗憾满怀。这首词读来简易,但贴合著辛弃疾的生命历程观之,却可发现当中的真挚,以及对于人生思考的总结,有无奈的沉潜,有理解后的接受。

 

4.C2200006697

©王苗/Cheerimages

 

辛弃疾对于人生前后期心境转折的「欲说还休」,也可参考〈破阵子〉。这首词是西元1188年,辛弃疾和陈亮在铅山见面后,两人互相唱和之作。陈亮在朝为官时先后写了〈中兴五论〉和〈上孝宗皇帝书〉,主张积极抗战,但未果;也曾两次被政敌诬陷而入狱,和辛弃疾遭遇颇有共鸣。辛弃疾在两人会面后写下这首词,可见他俩共同的壮志未酬之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上片写醉酒梦回时,忆起从前沙场的豪情与生活,抗金同袍们团结且斗志高昂,下片承续了这样的奔放壮志,写征战收复的成功,认为自己是帮朝廷完成一统天下的心愿,这样的自己也颇有盛名。痛快豪迈铺陈通篇,写曾经的骁勇善战,曾经的成就,曾经的愿望,最后却收束在「可怜白发生」──所有的勇往直前、忠贞不二都随著时光流逝、白发丛生而淡去,今昔不只是对比,更是日复一日,流动的哀愁。古文的「怜」是「憾恨」之意,「可怜白发生」即是可恨白发生。再回顾一开始写「醉里」、「梦回」的缥缈感,可知驰骋沙场早已是前尘往事,清醒在白发已生、壮志难酬之惆怅郁结里。

 

5.C2200330177

©郭惠仪/Cheerimages

 

 

有性情,亦有境界

 

前人评论辛词:「辛稼轩词中之龙也,气魄极雄大,意境却极沉郁。」辛弃疾用他的人生作词,有爱国、有愤慨,有惆怅、有无奈;有沙场征战的豪迈,也有田野闲居的逸趣。在修辞策略上,有用典也有直书,正如论者所言:「辛稼轩别开天地,横绝古今,论、孟、诗小序、左氏春秋、南华、离骚、史、汉、世说、选学、李杜诗,拉杂运用,弥见其笔力之峭。」从内容到技法,都可以窥见他丰富的灵魂与崎岖的一生。

 

 

6.地图截图

 

辛弃疾 生平大事表

 

一岁 西元1140年,出生于山东济南,字幼安。当时山东为金人所统治,祖父常以反金收复故国教育辛弃疾。

十四岁 第一次赴燕京参加金人科举。

十七岁 第二次赴燕京参加金人科举。两次皆未及第,意在考察地形与局势。

二十一岁 参与耿京在山东的起义军。

二十二岁 起义军内讧,辛弃疾将叛贼张安国押至南宋建康问罪斩首。此后不再北返,于南宋任官。

二十五岁 上书〈美芹十论〉提出克敌战略,却未受用。

二十八岁 再度上书〈九议〉,陈述抗金、收复故土的方法,依然未受采纳。

四十一岁 被弹劾革职。此后官宦生涯多任地方官职。

四十二岁 开始在铅山的田园生活,自号「稼轩」。期间未受重用,仅短期出任为官。有〈贺新郎〉、〈丑奴儿〉、〈西江月〉诸作。

六十三岁 蒙古族崛起,当时南宋让辛弃疾训练精兵以备抗金,可惜又再次被弹劾免职。

六十五岁 写〈永遇乐〉,自叹「廉颇老矣」。

六十七岁 西元1206年,南宋朝廷再派辛弃疾出兵北伐,惜命令传到铅山之际,辛弃疾已病重不治,是年九月抱憾而终。

 

 

延伸阅读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曾提出「人生三境界」,分别是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此句出自〈青玉案‧元夕〉,描写元宵灯会的热闹繁华之景,自己却独寻「他」,不料却在灯火零落处发现那人身影──所谓的「他」,是旧识?是情人?又或别有所指呢?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喜欢诗词吗?快关注「古文很有事」FB,每个周末和孩子一同赏析一则精选诗词喔!

网址_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