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十月精彩封面】舞孃斗阵俱乐部:女子有才便是德

【作者】 白宇
文_邝介文 / 旅读中国 图_视觉中国
2017年10月号 第68期
2017.10.16

社交生活占据了珍奥斯汀小说绝大篇幅,

男女透过对话沟通互动往来选择良缘,

成为她能够历二百年至今不衰的主要原因。

曹雪芹笔下上层下层百余女子,

则同样通过中国式社交展示了人情真心。

 

日前一部美国电影,瞄准女权起飞的七○年代,三代女子向内省视自身,向外对抗世界,宏观而包容,名为《20th Century Women》(二十世纪女人)。片中女子纵然身处百家争鸣、传统松动的时代,日常生活也还是做菜宴客、参加舞会、阅读书写、投资理财,宛如那些珍奥斯汀笔下的角色。犹记不久以前,媒体还将「千禧」二字挂在嘴边,却怎知转瞬之间,新世纪早已过去将近廿年。从这个时间点回头再看「二十世纪女人」,已然有种岁时漫漶天地悠长之感,更何况是「十八世纪女人」?

 

姐妹们的聚会好happy

 

曹雪芹与珍奥斯汀,纵然角度不一,笔触不一,描写女子倒是同样悲悯犀利、将心比心。倘若将两人作品置放回到各自的时空脉络,则更显得艳异独到。在曹以前,中国文学闺秀角色(暂且不计中下阶层女子),除了杜丽娘以外,不是面目模糊,就是张牙舞爪。珍奥斯汀情况类似,当时社会弥漫浪漫色彩,各种言情/志怪小说纷纷出炉,同辈前辈作品当中的女性,不是命运多舛,就是干柴烈火。独独曹与珍,无须大彻大悟、大起大落,就是一群女孩儿们聚在一处玩耍同乐笑声朗朗,就能够写尽女子千娇百媚、内心向往。

 

尤有甚者,十八世纪女人没有电视、没有电影、没有电动,十八世纪女人没有网友、没有男友、没有工作(艾玛汤普逊因《理性与感性》获得金奖编剧,上台致词幽了制片一默,她说:读完剧本,制片问我「这些女人怎么不会出去找份工作」?),她们求的,不过是几个知音罢了。于是,大观园里的这个姊姊那个妹妹,闲来无事就去串串门子、东拉西扯;珍奥斯汀笔下的女女闺蜜,每天更是有散不完的步,散完一圈又一圈──当然,更多时候是以散步为名义,行抛头露面之实,让更多男子注意到自己。

 

©视觉中国

 

我们都在人力银行

 

那么,十八世纪女人的日常,普遍都在做些什么呢?

 

如果说,散步背后,是为了让更多男子注意自己,我们不妨大胆假设,无论中外,女子平素进行的各项活动与才学技艺,同样是为了让更多男子注意自己。十七世纪以降,所谓「才艺」成为英国上流社会女子教育养成的部分(十八世纪中产阶级出现后,中产女子也相继投入才艺教育),除了音乐绘画两项必修科目,外语刺绣朗诵舞蹈也是基本配备。学习才艺固然可以当作自家消遣、增进同侪情感,更多时候,是替自己在婚恋市场上「增值」,一如现代中国「相亲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