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鱼满唐】举国爱花成痴:唐国牡丹疯,是谁炒作的?

【作者】
文_谢金鱼、图_任中豪/旅读中国
2020.04.25

或许牡丹丰艳华丽的姿态,容易令人想起生活特别讲究的皇帝,然而,说起牡丹,更容易令人想起的是杨贵妃,佳人凭栏沉香亭中赏玩牡丹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所有与贵妃有关的画作雕像,都有牡丹相随……

 

 

如果大家参观博物馆、古蹟或者庙宇,不难发现「牡丹」花纹常常出现,它象征著「富贵」,毕竟谁不想要大富大贵呢?广受欢迎自然也可以想像了。但是,到底牡丹为什么跟富贵画上等号、成为古代中国人最喜欢的花呢?这就要从唐代说起了,但许多跟牡丹有关的传说,大多都不是真的喔!

 

一枝红艳露凝香,牡丹是杨贵妃捧起来的?

 

然而,说起牡丹,更容易令人想起的是杨贵妃,尤其是李白在〈清平调〉中写的「一枝红艳露凝香」、「名花倾国两相欢」,佳人凭栏沉香亭中赏玩牡丹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以至于所有与贵妃有关的画作雕像,都有牡丹相随,甚至有人传说,杨贵妃死后成为牡丹的花神。

 

确实,在唐玄宗执政的开元天宝年间,牡丹花的纪录开始多了起来,当时的纪录说「开元中,禁中初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后来种出了几棵颜色不同的牡丹后,就被唐玄宗下令移植到沉香亭畔。

 

传说,洛阳知名的牡丹花匠宋单父被玄宗召入长安,命他在皇宫与华清宫中种了许多牡丹,盛开之时想必非常壮观。杨贵妃某日宿醉,唐玄宗便随手折了一朵牡丹给她,理由是:「不惟萱草忘忧,此花香艳犹能醒酒。」这等土豪行径也只有皇帝才能做得出来。除此之外,也有其他纪录显示某些大臣到外地当节度使时,将色泽各异的牡丹引入长安,而成为当时流行的花种。

 

显然,喜欢牡丹的人可不是贵妃,而是品味向来浮夸的唐玄宗了,围绕在皇帝身边的贵妃、李白与达官显贵们推波助澜,也将牡丹的地位提升到了新一波高度。

 

©任中豪/旅读中国

 

全民疯牡丹

 

安史之乱后,原先由皇家掌握的各种技艺,随著艺人匠师离散而流到民间,中晚唐的皇帝就曾经感叹,在玄宗时代的「金锦袍」只有玄宗与贵妃一人一件,到了中晚唐,长安的富户人人都有,培植牡丹的技术,也可能因此流传到民间。

 

成书约在九世纪初的《唐国史补》中认为,赏玩牡丹成痴的风气,不过三十多年而已,回溯起来,大约就是安史乱后约二十年,唐帝国元气恢复了之后,才大举流行起来。许多人认为,安史之乱后的唐帝国必然没落,事实上,大战结束之后,中唐的人口滋生、大家都更集中到城市周边生活,长安与洛阳反而更繁荣了。这么多的人口需要各种娱乐,赏牡丹既是财力的展现,也是一种追想前朝的寄托,因此,负担不起的人家前往各种赏花热点追捧,能负担得起的人家,就在自家种植牡丹,每年三月五日,就是赏牡丹的最高潮,长安与洛阳遍植牡丹,疯狂的程度一点都不逊于现代人春日赏花。

 

经过唐代的疯狂,步入宋代之后,对于牡丹的喜好依然不减,原先牡丹虽被誉为国色,却仍因它的色泽被认为是「富贵」的象征而受到男人们的推崇,明清以降,牡丹浓郁的香气、娇艳的姿态成为贵妇的象征,尤其深受后妃、公主们喜爱,晚清的慈禧太后,就总是穿著牡丹纹样的睡衣,又将玉兰、海棠、迎春与牡丹移到自己居住的宫殿中,取其「一(玉兰)堂(海棠)春(迎春)富贵(牡丹)」之意。

 

时至今日,全民疯牡丹的热潮虽然已经不再像唐代那么夸张,但每年洛阳的牡丹节也仍是全城为之轰动的活动,虽然因为疫情的关系,二0二0的牡丹节不知如何发展,但牡丹的天姿国色不管何时都令人惊艳。

 

©任中豪/旅读中国

 

 

↶↶↶加入旅读Tele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