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月精彩封面】科举博物馆,跟我这样看!走一趟千年科举路

【作者】
文_林欣婕/旅读中国 图_留荣锋/旅读中国、CTPphoto、视觉中国、箫雁江苏大剧院、涵碧楼、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感谢_南京市台办协助提供部分景点解说服务
2018.01.15

走一趟千年科举路

 

中国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取代魏晋以来让世族垄断朝政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其后在唐朝成型、宋朝改革、元朝中落、明朝回复鼎盛,终于清朝废除。原来御前「殿试」起于武则天、第一个「武状元」始于朱元璋,一条走廊,展示了历代科举文物与制度特色,带你穿越一探千年科举路。

 

博物馆内一道祥云铺成的龙门,下面展著一块武状元的「武魁」匾额。

 

清代「武举石」。重达一百六十公斤,上面刻有「鳌头」,说明托起武举石的人有独占鳌头、拔得头魁之力。是对托举者的激励与祝福。

 

书生都要来一趟的进京赶考

 

古代书生进京赶考,是传奇小说中常见的桥段,总会引来几段名妓或女鬼的情缘。古代的南方的乡试与会试,在江南贡院举行,在交通不便的过去,考生从四面八方抵达贡院赴考。不论是赴考或应试,过程中都充满了困难与故事。

 

与人等高的屏幕,用数位影像重现考生入围前的「搜身」检核。古代防弊严谨,入围场前,考生必须经过脱衣搜身,因此一些女扮男装应考的故事,基本上发生的可能性低。

 

号舍。为考生白天考试与晚上睡觉的地方,其中有两块木板,内侧与外侧各一,将外侧版架高可作书桌使用,如图中与内板平行放置,可作床用。过去江南贡院共有两万零六百四十四间号舍,为古代最大考场。

 

殿试,天子脚下的学霸争霸战

 

考试考到了皇帝跟前,「殿试」是科举制度中的最高考试,为古代学霸们的最终战场,由皇帝亲自主持,并钦定前十名名次,于太和殿唱名发榜。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分三甲:第一甲共三人,赐「进士及第」,依名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第二甲与第三甲人数不拘。来看看古代殿试场景,一探学霸的终极战场。

 

殿试模拟场景中,振笔疾书的未来进士们。

 

就是为了这一刻,金榜题名时

 

从秀才到举人,举人到进士,十年寒窗就为了一举成名、光耀门楣,一旦获得官职、升任高官,不止封妻荫子,还能褒封祖宗三代,这个苦尽甘来的荣光时刻,被称为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

 

大金榜。「金榜题名厅」中展出一条清朝大金榜,长二十多公尺,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这张用以揭晓进士名次的榜单,会张贴于东安长门外,供百姓观览,三天后收入内阁大库保存。

 

一旦金榜题名,进士会获赐「公费造匾」的机会,高挂于于家中厅堂,成为全家族与后人的光荣。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年1月号【老灵魂,新浪漫:文青风南京】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