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故事之始,非关爱情──《新白娘子传奇》窥红尘

【作者】
文_李开周 图_图虫创意、国立故宫博物院、Wikimedia Commons、CTPphoto
2023年8月号 第138期
2023.07.31

青城山中、西湖池畔,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传颂不绝。不过,《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真的心地善良、人见人爱?许仙真是曾经救过白蛇一命的小牧童吗?最早版本的许仙与白蛇故事,可能会令人大跌眼镜。

 

三十年前,台视推出五十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将原本活跃在传统戏曲舞台上的许仙和白娘子故事,演绎成了如今华语文化圈人人皆知的爱情经典。

 

我们知道,白娘子原本是一条白蛇,修炼千年,化为人身,她不能喝雄黄酒,否则会现出白蛇原形。那么许仙的原形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千年以前曾经救过白蛇一命的小牧童吗?不,绝对没这么简单。

 

 

才子佳人全是幻梦?

 

《新白娘子传奇》是从传统戏曲故事《白蛇传》改编而来,改编得非常成功,非常深入人心。至今一提到白素贞,我们大多数人脑中蹦出的第一个形象,仍然是当年在这部剧里饰演白娘子白素贞的赵雅芝。如果提到许仙,那么我们会想起叶童,因为当年就是她女扮男装,饰演许仙许汉文这个角色。

 

©图虫创意

©图虫创意

 

白蛇故事由来已久,清朝有一部越剧唱本《雷峰宝卷全集》,唱的就是白娘子传奇,清朝还有一部鼓词《游西湖》,唱的是白娘子和许仙在西湖之畔初次相见。在这类唱词里,牧童许仙救白蛇,白蛇修行成人身,许仙游湖借伞,白蛇盗草救许仙,白蛇水漫金山寺……以上经典桥段都已出现,几乎就是《新白娘子传奇》的翻版。然而再往前追溯到宋朝的话本小说,你会发现许仙最初并不叫许仙,白娘子最初也不是那个心地善良、人见人爱的白娘子。

 

南宋时期,话本《西湖三塔记》问世,讲述了最早版本的白蛇故事:南宋第二位皇帝宋孝宗在位时,临安府有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公子,遇到一位貌美如花的白衣妇人,他先被白衣妇人色诱、囚禁,然后又险些被白衣妇人挖去心脏,幸亏他的道士叔父神通广大,让白衣妇人现出白蛇原形,镇压在西湖宝塔之下。在这部话本里,这位青年公子并不姓许,而是姓奚,他也不叫许仙,而是被人称为「奚宣赞」。

 

 

许仙、奚宣傻傻分不清

 

故事开头写道:「临安府涌金门有一人,是岳相公麾下统制官,姓奚,人皆呼为奚统制,有一子奚宣赞。」也就是说,奚宣赞是奚统制的儿子,而奚统制是抗金名将岳飞的部下。

 

奚统制的「统制」绝非名字,而是南宋时期常见的武将官衔,相当于副将;奚宣赞的「宣赞」也不是名字,而是北宋末年出现的文官职位,全称为合门宣赞舍人,本义是在皇宫门口轮值,替皇帝向大臣传话的人。但在南宋时期,这个职位通常是虚职,通常是朝廷赏给大臣子孙的荣誉头衔,相当于七品小官。

 

既然白蛇故事的男主角最初不是许仙,那么许仙是怎样冒出来的呢?这就得归功于古代演员的没文化了。南宋灭亡以后,话本《西湖三塔记》在元朝被改编成杂剧《三塔记》,杂剧演员可能觉得奚宣赞三个字绕口,又不懂「宣赞」到底是什么官职,所以就自作主张,将奚宣赞简化为「奚宣」。「奚」与「许」发音相近,「宣」与「仙」发音相近,所以从元朝以后,奚宣渐渐变成「许宣」,进而又变成「许仙」。

 

杭州雷峰塔©图虫创意

杭州雷峰塔©图虫创意

 

白蛇故事最早是在南宋形成的,《新白娘子传奇》也把时代背景放在南宋。例如剧中许仙的出生地「临安府钱塘县」,剧中白蛇和青蛇在临安的居住地「清波门双茶巷」,都是南宋地名。还有本剧第三集,许仙发配苏州,教苏州济人堂药铺的千金小姐吴玉莲《神农本草经》,这部医书不仅是南宋医学生的必读书,也是南宋医学考试的必考书。

 

 

医馆无「大夫」,家中无「相公」

 

不过,剧中也有许多细节是不符合南宋风俗习惯的。比如说,许仙的姐姐带许仙拜访临安医馆庆余堂的掌柜王凤山,尊称对方「员外」;许仙开医馆以后,患者称其「大夫」;许仙与白素贞相识以后,小青称其「相公」。以上这些称谓确实都是宋朝已有的称谓,但是都不能用来称呼平民。

 

在唐宋两朝,员外始终是员外郎的简称,相当于司长或局长级别,除非一个人拥有员外郎的官衔,否则不能称其员外;大夫则是御史大夫、谏议大夫、通奉大夫、武功大夫等官衔的简称,只能拿来称呼拥有这些官衔的官员;至于相公这个词,在宋朝更厉害,只能称呼宰相、副相、计相(三司使)、枢相(枢密使)等大臣。例如北宋时,王安石被下属称为介甫相公,司马光被下属称为君实相公,这是因为他们确实都当过宰相。

 

到了南宋,宋金议和之后,岳飞被下属称为岳相公,韩世忠被下属称为韩相公,这是因为他们都被加封为枢密使或枢密副使,虽然不是真正的宰相,级别却与宰相接近。假如一个官员的级别距离宰相很远,那么称其相公基本上等于僭越,像许仙只是一个平头百姓,没有任何官职,就更加不能这样称呼他了。

 

相公、大夫、员外这些称谓,是什么时候才被用到平民身上的呢?在元杂剧里偶尔出现,在明清小说和明清戏曲里已经普及,但宋朝绝对没有普及,目前存世的宋朝官方史料和宋朝话本小说可以证明这一点。《新白娘子传奇》将这些称谓用到许仙和其他平民身上,应该是受了明清戏曲的影响。话又说回来,电视剧不是历史,也没必要遵循历史,只不过我们看剧时,最好能分清哪些是历史,哪些不是。

 

青城山©朱林/CTPphoto

青城山©朱林/CTPphoto

 

 

南宋公职超斜杠

 

《新白娘子传奇》总共五十集,在前面大半部里,许仙虽历经磨难,始终坚持从医,白娘子先后帮他在三座城市开了三个医馆,即苏州保安堂、镇江保安堂与临安保和堂。事实上,将医馆称为「某某堂」,那也是明清时期才有的风俗,宋朝医馆通常是「某某药铺」。

 

南宋临安风俗宝典《梦粱录》第十三卷罗列了一大堆医馆名称:潘节干熟药铺、陈直翁药铺、梁道实药铺、杨将领药铺、三不欺药铺、金药臼楼太丞药铺、双葫芦眼药铺、临安社具风药铺、大佛寺疳药铺、保和大师乌梅药铺……这些医馆为什么都叫「药铺」呢?因为它们不仅是开方子的医馆,也是卖药的药店。按照宋朝风俗习惯,开方子是不能收费的,开药才可以,一个医师想要从患者那里拿到报酬,必须既开方子又抓药,所以每个医馆里都必须摆著琳瑯满目的药材。

 

宋李唐《炙艾图》,最右为村医学徒©国立故宫博物院

宋李唐《炙艾图》,最右为村医学徒©国立故宫博物院

 

以上医馆名称当中,有一些是用官衔招揽患者的。例如潘节干熟药铺的「节干」就是官衔,全称为枢密院节度判官厅干办公事,相当于国防部的低级文职官员。金药臼楼太丞药铺的「太丞」也是官衔,全称为太医局丞,相当于国立中央医学院的副校长。并不是所有医馆都能使用官衔,必须真有背景才可以,潘节干熟药铺的东家应该真的在国防部当过低级文官,金药臼楼太丞药铺可能真由中央医学院副校长坐诊,或者这家医馆干脆就是一位楼姓副校长出资开办。

 

 

钱到名来,人人都是医学生

 

乍听上去,太丞─太医局丞─中央医学院副校长,好像很牛很厉害的样子,实则该头衔在南宋并不太难拥有。南宋太医局名义上是全国最高的医学院校,常年有两百多名「太医局生」在此学习,想成为这里的学生还要经过选拔考试。然而南宋文献《吹剑录外集》详细记载过太医局的腐败和混乱,原文中有一句:「钱到,则虽乳臭小儿,庸鄙麄材,不识方脉,不识医书,姓名亦皆上榜。」只要把钱送上去,哪怕是从来没学过医的小朋友,都能登上太医局的光荣榜。

 

如果许仙想在医馆外面挂上「许太丞」招牌,让白娘子帮他行贿打点即可。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赵太丞家©Wikimedia Commons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赵太丞家©Wikimedia Commons

 

****************************************

李开周

李开周

专栏作家,古代社会生活史研究者,擅长将生硬历史以活泼生动方式呈现。出版书籍数十本,著作有《吃一场有趣的宋朝饭局》、《包公哪有那么黑:你所不知道的包青天》、《千年房市:古人安心成家方案》与《谁说不能从武侠学数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