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阿拉伯咖啡不祇是咖啡:各式香料大集合、三杯即赴湯蹈火

【作者】
文_沈秀怡 圖_沈秀怡、視覺中國、Wikimedia Commons
2023年10月號 第140期
2023.09.27

(首圖:傳統聚會上必定備有咖啡 © Wikimedia Commons

聚會上一坐下,主人必定即刻斟上溢滿豆蔻香味的淺黃色飲料,小小一杯不但代表著主人的熱情招待,在關係盤根錯節的阿拉伯宗族社會中,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杯淺黃飲品,便是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的咖啡!

 

利雅德所有飯店櫃臺旁,一定備有阿拉伯咖啡用來歡迎遠道而來的貴客;每當齋戒月之際,許多店家更會臨時設置攤位,免費提供咖啡以示其大方好客。阿拉伯咖啡是重要的社交媒介,各種聚會中絕對少不了它。

 

 

百年咖啡不變味

 

正統阿拉伯咖啡做法是以淺盤直火炒焙咖啡豆,再用銅製的研磨缽將其磨碎,研磨時還會一邊敲擊缽一邊發出悠遠的顫音,預告咖啡即將出爐。以阿拉伯咖啡壼盛裝,將阿拉伯牙刷樹細枝撕成纖維狀,塞入壼口過濾,倒入酒杯大小的中式瓷杯(Finjaan,從阿拉伯商隊沿用至今,甚至還有隨隊的攜帶式設計)中飲用,阿拉伯咖啡一般不加糖,習慣和椰棗搭配食用,以中和苦味。

 

根據不同氣候、環境及天然資源條件,各地也會在阿拉伯咖啡中添加不同功效的香料。大都以開胃助消化的豆蔻、殺菌止瀉的肉桂或溫胃緩痛的丁香為主,有些人則會添上珍貴的藏紅花彰顯其富裕。阿拉伯半島北方氣候較涼爽,當地人偏好顏色深一點的重焙咖啡;西邊如貿易盛行又頗為潮濕的吉達,則常在中焙豆子裡加入活血化瘀的乳香;南部則喜歡淺焙豆子加上促進腸胃蠕動的薑和茴香。從阿拉伯咖啡滿滿的香料中,似乎可感受到當時駱駝商隊駝著香料走馬四方的盛況。

 

駱駝商隊博物館的模擬場景 ©沈秀怡

駱駝商隊博物館的模擬場景 ©沈秀怡

 

 

家族傳承要角

 

每每應邀至阿拉伯朋友家聚餐,時間晚不說,正餐之前大都要先喝半小時到一小時的餐前咖啡,對於咖啡的重視,使得每個家族各有其自豪的家傳咖啡配方。

 

男性賓客由族長出面款待,長子與長孫負責斟咖啡,右手持杯左手執壼,須一直站著並隨時注意補斟,直到賓客不再喝。女性賓客則由宗族長媳來招待,所有的年輕女眷均需協助,家中長輩則和賓客一樣是被招待的重要對象。邊喝咖啡邊聊天之際,年幼晚輩耳濡目染,不但從小習慣尊重長輩,更從中學習到交際招待的技巧。阿拉伯咖啡在家族傳承上,可說是貢獻良多。

 

各種煮咖啡的器具 ©沈秀怡

各種煮咖啡的器具 ©沈秀怡

 

 

三杯咖啡即赴湯蹈火

 

傳統阿拉伯半島的部落聚會,每一杯咖啡皆有其宗族上的社交意涵。首杯咖啡應由主人先飲,表示咖啡安全無毒客人可安心享用。斟咖啡時原則上只倒三分之一滿,一來怕斟太滿客人燙手,如果主人倒太滿,即表示主人對客人非常不滿;二來用以增加主人與賓客之間互動性。就算不喜歡阿拉伯咖啡滋味,也千萬不能拒絕第一杯,否則朋友立刻變敵人,如果客人遲遲不飲,則表示對主人有所求,正在等候回覆。

 

第二杯代表著主人的大方好客,是用來活躍氣氛,客人不一定得喝完。但如果客人喝了第三杯,則表示對主人無限支持,甚至不惜動用武力相助。第四杯字面上的意義即是勇士,只有當族長舉杯高唱已犧牲烈士之名,願意隨之復仇的年輕勇士才會在激奮下喝完第四杯。當然這些都是古老的部落習俗,隨著時代進步有些習慣不再適用。

 

煮咖啡的人 ©沈秀怡、Mohammad Amin Ansari/Wikimedia Commons

煮咖啡的人 ©沈秀怡、Mohammad Amin Ansari/Wikimedia Commons

 

一杯接著一杯,如果客人不喊停,主人會持續不斷地續杯,那該怎麼辦呢?手握杯舉高再快速地搖搖手,同時以手掩杯,表示不再喝,相傳這個習慣源自於秘密聚會時為避免機密外洩,常由聾啞人士擔任服務員,僅能以手勢表達而沿用至今。當然直接說主人也能理解,但入境隨俗更有趣不是嗎?

 

 

****************************************

 

沈秀怡

 

沈秀怡

 

常年隨先生派外,以客家人的硬頸精神享受生活中各種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