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魚滿唐】漢學祖師爺伯希和:敦煌知音還是文物大盜?

【作者】
文_ 謝金魚 圖_ 陳育陞、任中豪/ 旅讀
2022年3月號 第121期
2022.03.28

二十世紀初各國探險家齊聚莫高窟,其中有一人,他被稱為「漢學祖師爺」,亦有「絲路上的魔鬼」之名,他讓莫高窟之奇重現世人眼前,卻也讓敦煌文物散落全世界。

 

 

牆中深埋千年經典

 

眾所周知,莫高窟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石窟,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朝,最晚則到宋代。當時的人相信,製作佛像與菩薩像是一種功德,可迴向七世父母,也可保佑一家老小平安,甚至能許願來世。因此,有錢有勢的王公貴族開鑿大型石窟,石窟之大甚至足以成為人們禮拜的會堂,富人一家一窟,財力不豐厚的市井小民可以揪團造像,也可以只貢獻一小部分的壁畫,端看個人荷包深淺。因此,千年以來,莫高窟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石窟,也有一些僧人在此聚集修行,並另外開鑿了一些洞窟作為日常生活所用。

 

無名卷軸 各國搶奪

 

就在斯坦因之後,另一個東方學家也從中亞切進中國,此人名叫伯希和,他在一九〇八年二月底也抵達敦煌,在洞窟外的測量工作完成後,他開始遊說王道士。伯希和能說流利的漢語,經過一陣討價還價後,他說服了王道士讓他入內挑選,他仔細地拆開包裹,一一檢視裡面的卷軸。

 

伯希和主要的評定標準有幾個:一是有年代的,例如貞觀幾年、開元幾年,這有助於他迅速標定卷軸的時間與意義。二是胡語文獻,也就是漢語以外的卷子。三是世俗文獻,例如帳冊、塗鴉、地圖等等,最後才是他在翻開時覺得有特別意義的卷子。伯希和的選擇方式顯示出他卓越的文獻才能,最後,他一共帶走了約莫六千多卷,他選的這些卷軸也是目前公認敦煌文書中最有文獻意義的一批。

 

天才學者 火爆浪子

 

伯希和是個早慧的學者,在尼斯學院畢業之後,就跟著當時法國的漢學大師沙畹(Édouard Chavannes) 作研究,伯希和對於語言擁有極佳的天賦,在沙畹與許多前輩的提點下,他除了能通漢文,更成為一位通曉眾多絕跡語言的學者。

 

一八九九年,伯希和先後被派往河內與北京,在北京替法國的研究單位購買中文書籍時,他又認識了當時的國學大師羅振玉、王國維等人,並向他們學習中文。義和團事變乍起,他也受困於法國使館內,因為圍困其中的法國人需要食物,年輕氣盛的他竟翻牆出去搶糧食,因此跟義和團發生衝突,伯希和雖然單槍匹馬卻把其他人都撂倒,他頑強的個性與冒險犯難的精神可見一斑。

 

敦煌學基礎,法國人奠定

 

莫高窟的敦煌文書就是他此行最重要的成果,在他後來將卷軸帶到北京展示給老友們看時,清廷才知道這些卷軸的重要性,然而為時已晚,來自俄國、德國與日本的探險隊也跟著伯希和之後收走了殘存的卷軸。

 

伯希和在帶回敦煌文書後,並沒有馬上展示給同僚們看,他只「允許」老師沙畹與他認為合格的學者來研究,聽說也因此引來了不小的抨擊聲浪,有人甚至當面質疑他買的都是些假貨,個性火爆的伯希和怎麼可能忍氣吞聲,一拳就揮了過去,場面頓時變得尷尬。

 

伯希和帶回的卷軸中,發現了許多重要的文書,如《沙洲都督府圖經》、景教的《三威蒙度贊》⋯⋯等,這些文書與研究成果成為敦煌學研究的重要基礎,讓藏經洞中的卷軸都一一找到了歷史定位。

 

©任中豪/ 旅讀

 

是非功過留待後人評

 

伯希和是個功過難明的人物,站在民族主義的角度,他確實是偷盜中國寶藏的大賊,但從學術的角度,若是沒有他,敦煌文書也不可能重見光明,更不可能經由他展開的漢學研究,成為人類共享的寶藏。

 

我曾經想,伯希和不知道會如何看待那些說他是賊的言論?但讀了更多關於伯希和的研究,我想他壓根不會在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