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鱼满唐】汉学祖师爷伯希和:敦煌知音还是文物大盗?

【作者】
文_ 谢金鱼 图_ 陈育升、任中豪/ 旅读
2022年3月号 第121期
2022.03.28

二十世纪初各国探险家齐聚莫高窟,其中有一人,他被称为「汉学祖师爷」,亦有「丝路上的魔鬼」之名,他让莫高窟之奇重现世人眼前,却也让敦煌文物散落全世界。

 

 

墙中深埋千年经典

 

众所周知,莫高窟是一个有著千年历史的石窟,最早可以追溯到北朝,最晚则到宋代。当时的人相信,制作佛像与菩萨像是一种功德,可回向七世父母,也可保佑一家老小平安,甚至能许愿来世。因此,有钱有势的王公贵族开凿大型石窟,石窟之大甚至足以成为人们礼拜的会堂,富人一家一窟,财力不丰厚的市井小民可以揪团造像,也可以只贡献一小部分的壁画,端看个人荷包深浅。因此,千年以来,莫高窟有各种大大小小的石窟,也有一些僧人在此聚集修行,并另外开凿了一些洞窟作为日常生活所用。

 

无名卷轴 各国抢夺

 

就在斯坦因之后,另一个东方学家也从中亚切进中国,此人名叫伯希和,他在一九〇八年二月底也抵达敦煌,在洞窟外的测量工作完成后,他开始游说王道士。伯希和能说流利的汉语,经过一阵讨价还价后,他说服了王道士让他入内挑选,他仔细地拆开包裹,一一检视里面的卷轴。

 

伯希和主要的评定标准有几个:一是有年代的,例如贞观几年、开元几年,这有助于他迅速标定卷轴的时间与意义。二是胡语文献,也就是汉语以外的卷子。三是世俗文献,例如帐册、涂鸦、地图等等,最后才是他在翻开时觉得有特别意义的卷子。伯希和的选择方式显示出他卓越的文献才能,最后,他一共带走了约莫六千多卷,他选的这些卷轴也是目前公认敦煌文书中最有文献意义的一批。

 

天才学者 火爆浪子

 

伯希和是个早慧的学者,在尼斯学院毕业之后,就跟著当时法国的汉学大师沙畹(Édouard Chavannes) 作研究,伯希和对于语言拥有极佳的天赋,在沙畹与许多前辈的提点下,他除了能通汉文,更成为一位通晓众多绝迹语言的学者。

 

一八九九年,伯希和先后被派往河内与北京,在北京替法国的研究单位购买中文书籍时,他又认识了当时的国学大师罗振玉、王国维等人,并向他们学习中文。义和团事变乍起,他也受困于法国使馆内,因为围困其中的法国人需要食物,年轻气盛的他竟翻墙出去抢粮食,因此跟义和团发生冲突,伯希和虽然单枪匹马却把其他人都撂倒,他顽强的个性与冒险犯难的精神可见一斑。

 

敦煌学基础,法国人奠定

 

莫高窟的敦煌文书就是他此行最重要的成果,在他后来将卷轴带到北京展示给老友们看时,清廷才知道这些卷轴的重要性,然而为时已晚,来自俄国、德国与日本的探险队也跟著伯希和之后收走了残存的卷轴。

 

伯希和在带回敦煌文书后,并没有马上展示给同僚们看,他只「允许」老师沙畹与他认为合格的学者来研究,听说也因此引来了不小的抨击声浪,有人甚至当面质疑他买的都是些假货,个性火爆的伯希和怎么可能忍气吞声,一拳就挥了过去,场面顿时变得尴尬。

 

伯希和带回的卷轴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书,如《沙洲都督府图经》、景教的《三威蒙度赞》⋯⋯等,这些文书与研究成果成为敦煌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让藏经洞中的卷轴都一一找到了历史定位。

 

©任中豪/ 旅读

 

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

 

伯希和是个功过难明的人物,站在民族主义的角度,他确实是偷盗中国宝藏的大贼,但从学术的角度,若是没有他,敦煌文书也不可能重见光明,更不可能经由他展开的汉学研究,成为人类共享的宝藏。

 

我曾经想,伯希和不知道会如何看待那些说他是贼的言论?但读了更多关于伯希和的研究,我想他压根不会在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