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別報導】「自貢」奇幻之旅:千年鹽都華麗轉身

【作者】
文 _ 妮可魯/旅讀中國 圖 _ 妮可魯/旅讀中國、陳耀恩 特別感謝 _ 四川省臺辦、掌上蜀 Show
2020.07.20

和川西雪山、藏區相比,川南較少受到臺灣遊客關注,大家最常去的大概僅是樂山、峨嵋一帶。但這一片古老的大地深藏著讓人驚艷不已的奇幻地貌、考古發現、佳釀,以及閃亮的人文風采。走一趟自貢、瀘州、宜賓,會發現如在夢裡、讓人迷醉的奇幻四川!

 

 

自貢是中國鹽業發祥地之一,兩千年輝煌的井鹽文化讓自貢有千年鹽都之稱,加上擁有億萬年的恐龍遺址,使得自貢成為博得東方龍宮的美譽,近年來又以彩燈工藝獲得海內外注目,自貢燈會更獲譽為「天下第一燈」。

 

鹽井:鑿穿四百多座珠穆朗瑪峰

 

走進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時,天空正飄下濛濛細雨,飛簷瓊頂的百年建築在雨中更顯清麗,金黃色的銀杏樹下小橋流水依依,榮傾一時的模樣透過雕樑畫柱依稀可見。稱作西秦會館的這棟古建築建於清乾隆元年(一七三六年),融合明清兩代 的宮廷與民間建築風格,是一座陝西鹽商集資修建的同鄉會館,保存完好的戲臺子、院落亭閣,主體建築沒有使用半根釘子,全靠技巧精湛的榫接而成,充分展現清朝工匠的高超工藝,以及鹽商的富庶闊綽。

 

如今的西秦會館在一九五九年時經整修後成為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博物館歷史上最早建立的專業博物館,也是唯一一處鹽業史博物館。我們跟著導覽員順著展示在迴廊上的文物資料,從井鹽的開拓者李冰開始,對中國井鹽的發展展開認識與了解。 

 

以前只從歷史課本得知,李冰是戰國時代秦國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傳頌後世的功績就是修築都江堰,原來李冰任蜀郡守時,曾帶領村民以開鑿水井的方式開鑿了中國第一口井鹽,也就是位在四川成都市雙流縣境內的廣都鹽井,揭開中國井鹽生產的序幕,也使得四川成為井鹽產業發展的發祥地。 

 

©旅讀中國

 

四川省自貢市開採井鹽從東漢到明清,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就連諸葛亮都曾親自到鹽井邊煮鹽過。根據資料顯示,歷代鹽工在自貢鑽井一萬三千多口,若平均以井深三百公尺來計算的話,等於鑿穿了四百多座珠穆朗瑪峰,真是驚人的數據。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裡詳細展示了鑿井、汲鹵、輸鹵到煎鹽的方法,歷代挖取井鹽所用到的工具一字排開,歷經了人工挖掘井、頓鑽鑿井和現代鑽井,古人累積千年的智慧造就的工程技術讓人驚嘆佩服。

 

如今在自貢仍可看到世界第一口人工鑽鑿超過一千公尺的深井,名為燊海井,也是中國境內僅存的手工井鹽作坊,有中國製鹽工業活化石之稱。燊海井靠著地底穿鑿出的天然氣,作為燒製鹽鹵的火力來源,鹽工不分日夜輪班駐守著八口鹽鍋(鼎盛時期曾多達八十餘口鹽鍋),每日能生產二千五百多公斤的鹽,展現了中國古代鑽井技術的高超水準,二〇〇六年時以「自貢井鹽深鑽汲製技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旅讀中國

 

恐龍博物館:史前巨獸的兵馬俑 

 

還沒走進自貢恐龍博物館,即遠遠聽見低沉的恐龍吼叫聲,這裡是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之一 (另外兩處是美國猶他州國立恐龍紀念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展館大廳根本就是電影侏儸紀公園再版,巨大且種類繁多的恐龍化石赫然出現在眼前。 

 

自貢恐龍博物館用貨真價實的恐龍標本,構築出栩栩如生的恐龍世界,那邊低頭漫步的是李氏蜀龍一家人,長脖子的多棘沱江龍,後面有一群身形較小卻彪悍的甘氏四川龍在圍攻,正在沙灘上產卵的是四川巨棘龍,難怪會獲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價為「全世界最好的恐龍博物館」。

 

博物館在「大山鋪恐龍化石群遺跡」上方就地興建,這裡宛若恐龍的大型災難現場,不分肉食、草食性恐龍全都掩埋在一起,據推斷應該是遭受重大自然災害造成,將罹難恐龍全沖刷到一處。館藏化石標本囊括了距今二億至一億五千萬年前侏羅紀時期所有已知的恐龍種類,侏儸紀時期的恐龍演化史幾乎都在這裡,成為恐龍研究的聖殿。 

 

館藏化石已發掘出的兩百多隻恐龍中,有四十多具擁有完整率高達百分之六十以上的骨架,完整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骨架有十多具,其中還有完整的恐龍頭骨、皮膚、足跡與恐龍蛋化石,根本就是恐龍界的「西安兵馬俑」。 

 

©旅讀中國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7 月 【神山聖境:川藏公路旅行】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追蹤旅讀 Instagram,最新動態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