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星食主義】京醬爆雞丁:從蓋飯說起

【作者】 星星王子
文_星星王子  圖_陳育陞/旅讀中國、IUSE
2019.01.07

「醬爆雞丁」裡的主角雖然是雞丁,口感最美好的卻是黃瓜丁,這個一百分的完美配角,有著不搶味的鮮甜、以及不炒過頭的清脆。

 

曾經有四年的時間,我固定每三個月去一趟北京,一待就待一個星期,預錄三個月的廣播節目。每每錄完節目後,總是聲嘶力竭、腹饑口渴。觀察到電臺斜過復興門外大街的南禮士路巷子裡頭,有一間小餐館,每到晚餐時刻總有人進進出出,終於有一回大膽走了進去,看了半天(其實是天秤座的選擇困難症發作)點了覺得最不會有雷的餐點:麻婆豆腐蓋飯,雖然盤了一下可能會吃不完,但還是心一橫再點了一碗疙瘩湯。麻婆豆腐沒有我自個兒做的好吃,卻也不是雷,疙瘩湯卻意外地好喝,但量實在可怕,真是一大碗,用了兩個打包盒才裝得完。

 

就這麼有一回沒一回地去吃蓋飯,像是小炒肉蓋飯、京醬肉絲蓋飯、肉丸子蓋飯之類的,一直到有一次,看到廚房送出一個蓋飯,一眼就讓我食指大動,不過,那是別人點的,所以為了這碗蓋飯,第二天我再去了一回。

 

雞丁蓋飯的要角不是雞丁

 

這碗「醬爆雞丁蓋飯」在我一口氣吃完後,立刻即放進口袋名單了。而這,也開啟了在北京街頭冒險的頭兒,我常去當地市井小民愛吃的餐館,點些在大餐館裡吃不到的,而在不同的餐館裡,我都點過「醬爆雞丁」,發覺差異都不太大。然而只要差異不大,就代表了這道菜可以說是國民美食了,也就能回臺複製給家人吃了。

 

先說說這道「醬爆雞丁」裡的小黃瓜,主角雖然是雞丁,口感最美好的卻是黃瓜丁,這個一百分的完美配角,有著不搶味的鮮甜,以及不炒過頭的清脆。大陸的小黃瓜與臺灣的小黃瓜不太相同,大陸的筆直又多刺,各個都有黃花在尾端,這都是挑黃瓜時要具備的極品樣,臺灣的小黃瓜就少這樣的品相,而大陸的小黃瓜吃起來口感極脆,水分又多,還相當清甜,臺灣的黃瓜味兒就比較重了。

 

點下圖看製作步驟

 

再說說「醬爆雞丁」裡的精髓──甜麵醬。其實,稱作「京醬」的甜麵醬,源自於魯菜的「醬爆」,由此可以看出京菜的基調是來自四大菜系中的魯菜,早期北京與山東的飲食習慣頗為相似,許多京菜廚師大多來自山東,就算在現代,也常會看到許多大蔥加甜麵醬的餐點(比如北京烤鴨等)。而我小時候的印象是老在山東士官長的家裡頭,看他們一手拿著大饅頭、一手拿著蔥沾著甜麵醬就著吃。

 

甜麵醬及黃豆醬在京菜中是很好用的醬料,像眾所熟知的老北京炸醬麵、小炒肉、醬爆蘑菇、魚頭泡餅、小煎豬肝、醬燒豆腐,甚至蝦等都少不了醬,就像是湘鄂蜀會用豆瓣醬一般常見,我也見過以甜麵醬來燒豆莢或是炒年糕,當然烤鴨或沾大蔥也必少不了甜麵醬。然而我深深覺得甜麵醬還是北京人用得巧妙,不僅不會過鹹,更有美好幸福的甜味!雖然江浙也會用,不過鹹甜的比例還是北京的最好。

 

 

缸瓶罐醬各有玄機

 

在北京有數間老字號的醬菜店,其中最有名的,一間是在據說是在明朝嘉靖年間即往紫禁城提供醬菜的「六必居」,另一間是在清同治年間創立的「天源醬園」,兩家的醬菜及甜麵醬、黃醬(黃豆醬)都相當馳名,如今,天源醬園也已併入六必居公司經營。

 

在臺灣要找到黃醬,不太容易,畢竟這類醱酵的豆醬有很多類似的名字,像是在大陸東北地區常用的大醬、在華中及川蜀的豆瓣醬,還好臺灣找得到豆瓣醬。臺灣的豆瓣醬有兩種,差別就在加不加辣椒,不加辣椒的,大體與在北京能買到的黃醬很類似。

 

不過臺灣的甜麵醬其實味道很貼近我在北京吃到的味兒。

 

以前甜麵醬在傳統市場是用小袋裝的,後來怎麼找都找不到,店家說是食安顧慮,廠商改成瓶裝。不過呢⋯⋯我還真是有個龜毛的個性,買了許多市售的甜麵醬一一比較,其中各有玄機啊!有些牌子不小,仔細看看,即會發現原料中有許多化學名稱,看來是「合法」添加物,一嘗味道,亦能明顯感受到人工化學味,尤其是加了甜味劑或糖精的原料,說實話,與其讓廠商加這些化學物,使其增味也好、不易腐敗也好,還不如在市場買的自然醱酵甜麵醬。在高雄,果真讓我在「哈囉市場」給找到了,看到那一桶自然醱酵的甜麵醬,我簡直喜極而泣,味道真是棒透了。有興趣的朋友,自己去市場尋寶囉!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1 月【致在有無間:水調無錫】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