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知性中國】想像與滅幻 古來京漂的真相

【作者】
文_曾文正/ 旅讀 圖_圖蟲創意
2022年4月號 第122期
2022.04.26

自古以來,戶籍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戶籍可以治罪、戶籍決定階級,戶籍也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不只如此,許多人們對於古時做官和浪跡天涯的想像,都將因戶籍的種種限制而打破。

 

 

流浪是想像,種田才重要

 

歷朝歷代,對於統治者來說,戶籍政策一直都是人口管理的重要手段;他們為了有效掌控轄下版圖,不斷研擬出日益複雜的人口登記和戶籍管理系統,並限制不利於統治的人口遷移和階層流動,以便有效進行管理和控制。然而,當戶籍政策成了統治者的工具和部分階層的特權後,接下來影響最鉅的便是人口的移動:人民不老老實實守著土地,誰來種田納糧?人民想四處遊走做生意,誰來當兵服役?人民都想擠到京城,帝都如何能承受?所以從小說和戲劇中,看到胸懷大志的俠客行走江湖,浪跡天涯的描述,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相較於平民,讀書人也比較有機會出門遊歷,特別是明朝把讀書人當成是特權階層,一旦成了生員,那麼享有的特權就遠多於平民,加上很多讀書人出自書香門第,世代讀書為官,家境不僅富裕,也有龐大的關係網,所以他們想出遊問題不大。百姓就不一樣了,絕大多數王朝不容許百姓自由遷徙,連和尚、道士都要登記在冊。以秦代商鞅變法為例,當時法規明文禁止民眾自由遷徙,人民若不得已要在外過夜,必須持有官方開具的介紹信,否則客人與店家一同治罪。總之,這些措施就是要百姓乖乖地待在家鄉種田,做好自己的本分。

 

©圖蟲創意

 

萬般皆下品,唯有戶籍高

 

戶籍政策影響的可不只有老百姓,對達官貴族也有影響,甚至還逐漸演變為明顯的社會階級。舉漢武帝時期的將軍楊僕為例,由於當時長安、關中戶籍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他的地位雖已相當於今天的軍團司令,又饒有資產,卻因為沒有長安、關中的戶籍而被人恥笑。楊僕最後上書武帝,請求自費將函谷關東移三百里,漢武帝看到這份奏折後很高興,因為他剛好想擴大關中的範圍,便立即批准。最後,楊僕如願改變身份,合法取得關中戶籍。從楊僕的故事可以發現,戶籍之於社會地位的重要。

 

此外,戶籍對於讀書人更是重要,古人有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一但沒有好的戶籍,書讀得再好都沒有用。我們所熟知的科舉,各個朝代分配給各地錄取生員和進士的名額,就是按地方行政單位的重要性和人口多寡來決定,所以想擠占名額,戶籍身分就非常重要了。只能說,想要「一舉成名天下知」,光十年寒窗苦讀是不夠的,也要投胎投得對!

 

管制用其極,刷臉也盛行

 

不過,對於統治者來說,人口管理可沒這麼簡單。不管在哪個時代,要全面而準確的統計人口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一些現象也因此層出不窮,例如為了避免賦稅而瞞報人口、因為重視男丁對婦幼人口漏報等。因此,歷朝都有依當時的時空背景做出相應的戶籍政策,並根據社會變遷做出適時的改動。

 

隋唐時期,更將每個人的相貌特徵登記在冊,以便進行身分核查,史稱「大索貌閱」。不僅如此,唐朝還把戶籍重新分類,分為編戶和非編戶,前者為良民;後者為賤民,形成了社會階層。宋代則強化了等級差別,並設立「坊郭戶」,這是中國歷史第一次出現城市和農村居民在戶籍登記上的區別。到了明代,戶籍制度的最大的特點,是把人口和土地登記分開,同時採取措施將人限制在土地上,增強了戶籍對人口流動的制約。要想外出,需有官府發放的「路引」。而清朝因實行「攤丁入畝」,管理上相較於明朝有所放鬆,規定了入籍條件,老百姓不再被死死的束縛在土地原籍上。

 

永遠的追求:無差別對待

 

綜觀各朝規範,可以發現這些戶籍政策最大的目的,就是提供主政者強化統治力的工具。為了更大程度的鞏固權力,統治者盡可能地將老百姓限制在固定的區域,形成長期的城鄉二元制社會。只有利用戶籍制度將老百姓束縛在土地上,通過世襲的職業加強對人口的控制,讓老百姓各守本業,才能使社會在統治者的控制下有序的發展,實現統治的穩定。

 

現今,中國大陸採用的戶籍制度也受到各個朝代的影響。早前大陸戶籍分非農業和農業兩種戶籍,不同戶籍的人享受的待遇和權利是不平等的,城市居民在教育、就業、保障等方面享有更多的權利。不過在經過一些改革後,大陸對傳統戶籍制度有了更合理的變化,讓戶籍回歸其登記人口的本質,讓每個人都能受到無差別的對待。總的來說,這是戶籍制度的進步,也是社會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