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在水泥地上种树:人住㓥房,树犹如此

【作者】
文、图_林若思◎土生土长香港人,从事新闻及传媒工作,爱说故事的人。
2018.11.02

香港在九月中遭超强台风山竹正面吹袭,专家表示事前官民防灾意识高,风灾做到「零死亡」是奇蹟,是国际间最期望做到的效果。不过,另一个群体「伤亡惨重」,引来不少港人哀悼及反思。

 

想说的是我城的树木。行道树是香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有细叶榕、台湾相思、宫粉羊蹄甲、樟树、大叶合欢,默默伫立在路边为人遮风挡雨。一场风暴,全港多达四万六千棵树木倒下,包括十一棵载入「香港古树名木册」的珍贵老树。不少人一觉醒来,发现校园操场、屋苑花圃、屋邨公园内树木东歪西倒,树影婆娑不再。

 

树既倒,盘根遗骸展现在公众眼前:屈就在迷你石?(?,音誉;港称树槽,台称植穴)内的树根,因为缺乏空间生长,勉强抓著一小块泥土,按石?形状盘缠成方型、圆型,或撑破石?造成一条条裂缝,根深不过一、两米,如何支撑参天大树?是以一场风暴即不支倒地,网民称之为「树㓥房」、「三寸金莲」现象(㓥房,将一层公寓分割成数间更小的可炊房间租售)。

 

香港土地供应紧张,人均居住面积只有约四点五坪,比上海、东京还要低,但原来树木比人面对更不人道的居住问题。「在水泥地上种树」并非令人称羡的奇蹟,而是城市发展未能与树木和谐共处的悲哀。风暴过后,市民和一些专业人士纷纷讨论如何防止塌树悲剧重演,亦有树木专家收集倒塌树木的根部照片详作分析。

 

一批注册园境师更成立网上平台「地气Earthing」,解释迷你树槽的源起及建议改革方案。他们提到香港因地底早已铺设各种管渠,管理部门必须阻截树根向下生长,避开设施、见缝插树。基于这一现实,他们建议打通相连的「㓥房树槽」,为树木根部提供更多横向生长的空间,同时有美化城市景观之效。

 

塌树衍生的另一个严峻考验是环保回收。香港出现有史以来最大批的废木材,暂时运往市中心几幅空地等候处理。「临时树木坟场」面积达十公顷,等于十二个足球场。虽然政府呼吁市民自由领取这些木材使用,然而乏人问津,加上香港并没有绿色废物分类政策及处理设施,绝大部分树木预料会送往堆填区,令已近爆满的堆填区平添负荷。

 

总而言之,台风已远去,但要清理遗害还有漫漫长路。风灾突显了香港这个发达社会,在树木保育、环保回收方面的落后。希望在今次教训后,政府和民间可通力合作,急起直追,让市民和游客都享受到美观而安全的绿化城市。

 

↶↶↶加入旅读LINE@好友,好康优惠讯息一把抓!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 年 11 月【 生生世世桃花藏:林芝.波密】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