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万里茶路水陆转运站:赊店

【作者】
文_ 柯炳钟/ 中国旅游、白宜平/ 旅读中国、张芸/ 旅读中国 图_ 林晶华 / CTPphoto
2021年2月号 第108期
2021.02.18

当年晋商茶帮的茶船从汉口溯汉水北上,经茶圣陆羽的故乡天门,沿支流唐白河、唐河到达水路终点──赊店(今河南社旗县),中俄茶叶之路中全长一千五百余公里的水路部分,终于结束。 

 

跟茶路上其他码头集市一样,赊店之所以能成为重要的转运码头,主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南北交通水陆交接处,潘河与赵河在这里汇入汉水。南方水路运来的货物到赊店改走陆路,北方陆路到赊店要转水路,使这里成为繁荣的商业码头。到清代中俄茶叶贸易的兴起,赊店常住人口就有好几万人,四季商旅络绎不绝,号称「天下第一店」。

 

明末清初之时,赊店就藉著水运顺势发展起来,北方的皮革,南方的丝绸、瓷器、茶叶都在此汇聚交易,于是赵河北岸的码头随著日益增大的贸易需要,修筑得越来越适合大大小小的商入,成为了有「九通省衢」之称的通商码头,人潮、钱潮、商货、船只在此汇聚往来,成为了赊店最为热闹繁华,由三十六条胡同与七十二条商业街组成的庞大区域,南北合计多达十六省商人在此经商贸易。 

 

© 陈育升 / 旅读中国

 

诸多行商在此设点开分号,无意间促进了赊店的发展,据考证,赊店老城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由镇上商号和居民自筹资金建造。各地商人所建会馆有十多处,而当时全中国会馆之最──有「天下第一会馆」之称的山陕会馆也差不多在这段时间兴建,从至今仍保存完善的会馆中,可一窥在清中叶后赊店民间的财雄势大。

 

当年光是山西榆次区车辋村常氏家族,他们就在南阳赊店开了「大升玉」、「大德玉」、「大泉玉」三家茶叶商号,这些都得益于中俄茶叶贸易的兴盛。 如今「大升玉茶庄」还保存完好,经规划后成为结合品茗、茶艺、商务与休闲为一体的重要茶文化传承所在。

 

© 陈育升 / 旅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