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戏说古早】江南丝绢风波:显微镜下的明朝算术课

【作者】
文_ 李开周 图_ 图虫创意、《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官微
2023年6月号 第136期
2023.06.05

一桩发生于万历年间的审判,掀起了一场震动江南的风波,还与朝廷即将全面推行的土地清丈和均平税赋政策牵扯起来⋯⋯网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除了讲述江南丝绢案始末,其中,高效率的「推步聚顶之术」更展现算术之奇,距今百年前的明朝,数学水平真的如此高超吗?

 

 

今年二月份,爱奇艺网剧《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首播,剧中多次呈现一种神奇的「推步聚顶之术」,用于测量那些形状极不规整的「妖田」。面对妖田,常用的测量方法和面积公式都派不上用场,只有使出推步聚顶之术,才能又快又准地解决问题。

 

本剧以明朝为历史背景,明朝真的有过推步聚顶之术吗?我们不妨一边回顾剧情一边回看历史,探讨一下明朝的土地清丈和相关的数学技能。

 

一场因丝绢引发的风暴

 

故事发生在明朝中叶,主角叫帅家默,金安府金华县人,父母双亡,性格自闭,丝毫不通人情世故,但却极具数学天分,故此得名「算呆子」。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官微

 

帅家默查阅官府档案时,偶然发现金华百姓每年要缴纳三千五百三十两白银的「人丁丝绢税」,已经连缴一百多年,而在金安府治下八个县当中,这笔税赋只有金华一县承担,其他七县均未分摊。帅家默向金华知县揭露此事,知县不理,他便去知府衙门和巡按衙门提告,却掀起震动江南的一场风波,还与朝廷即将全面推行的土地清丈和均平税赋政策牵扯起来⋯⋯

 

明朝算术,好比艺术

 

有必要说明的是,本剧总编剧马伯庸仔细研究过《丝绢全书》,他先根据《丝绢全书》创作历史随笔,使其成为《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的第一篇章,又在历史随笔的基础上写出这部同名网剧。

 

马伯庸不仅擅长讲故事,也擅长读历史,从剧中出现的计算道具和测量道具可以看出,他必定参考了明朝中叶最流行的数学书籍《算学宝鉴》和《算法统宗》。比如说,每集片头都有一个镜头,用红、黄、绿三色的小木棒和草茎组成「 」符号,其中小木棒是明朝及明朝以前数学家常用的算筹,而这组用小木棒和草茎组成的符号就相当于数字三五三〇。再比如第十集,主角帅家默使用一些奇怪的符号做计算,那些符号在明朝叫「账码」,是阿拉伯数字普及以前中国数学家普遍使用的数字系统。

 

又比如说,帅家默测量土地时,常用一种仿佛现代风筝线轮的放线工具,其样式在《算法统宗》中绘有插图,是明朝数学家程大位发明的「新丈量步车」。还有本剧第七集,帅家默与同样爱好数学的邓知县探讨土地丈量之术,提到「广田」、「圭田」、「箕田」、「弧田」,这些术语在明朝数学书籍里都很常见,分别指长方形地块、三角形地块、梯形地块、扇形地块。

 

「妖田」难敌数学奇才

 

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扇形,都有现成的面积公式,易于测量和计算,但如果遇到剧中所说的「妖田」,那就很难办了。妖田这个词,现存的明朝数学书籍里并未出现,元朝《农书》里倒是有,是指灌溉之后迅速干涸的农田,与剧中涵义并不相同。编剧可能是从《农书》里借用了这个词,也可能是碰巧创造了一个同音但不同义的概念,表示形状极不规则的多边形地块。

 

古人怎样测量不规则地块的面积呢?通常使用「割补之术」:先将地块补成长方形,再切割成一个个三角形,汇总出所有三角形的面积,再减去所补图形的面积,即是该地块的真实面积。在第七集,帅家默与邓知县比赛计算同一块妖田的面积,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割补之术,而帅家默的心算能力更好,从速度而不是计算方法上击败了邓知县。有没有比割补之术更好的方法呢?帅家默隐约记得,小时候曾听父亲帅敦诚讲过一种无需割补、直接测量的技术,也就是贯穿本剧的推步聚顶之术,至于技术细节,他实在记不得了。直到第十四集,他突然想通父亲当年的算法,还背诵出推步聚顶的口诀:「先牵经纬以衡量,再点原初标步长。田形取顶分别数,再算推步知地方。」

 

单凭这四句口诀,我们肯定搞不懂推步聚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然而参照剧中的操作,就能看出端倪。剧中帅家默丈量一块最难计算的妖田,他先在该妖田的每一个顶点打桩,接著横平竖直地拉开绳尺,以绳尺左侧交汇处为原点,分别测算各个顶点到原点的长宽步数,将这些数字成对排列,交叉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