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戏说古早】唐时胡马入长安:高鼻深目,奇装异服

【作者】
文_ 李开周 图_图虫创意
2022年2月号 第120期
2022.02.24

古装悬疑剧《长安十二时辰》还原唐朝之美,剧中波斯人、突厥人、粟特人轮番上阵。生活在彼时的胡人异于其他朝代,不仅身居高位,甚至皇室中人人都具异族血统,跨越千年,一同揭开胡人在唐朝的生活样貌。

 

 

人人皆是混血儿

 

唐朝前期,胡汉通婚是常见现象,跨越种族的婚姻不仅出现在民间,同时也发生在皇族。唐高祖李渊的母亲独孤氏就是鲜卑人,妻子窦氏是鲜卑人和汉人混血,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则来自鲜卑贵族。毫不夸张地说,从李渊和李世民算起,唐朝历代皇帝都有鲜卑人血统。鲜卑人属于金发碧眼高鼻梁的欧罗巴人种,所以诗圣杜甫有诗云:「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隆准就是高鼻梁,杜甫这句诗是说,唐高祖的子孙都长著大鼻子,与一般国人明显不同,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谁是「龙种」。

 

异族将领 唐朝栋梁

 

唐朝皇帝有胡人血统,还有一些备受重用的文官武将也有胡人血统。过去华人过年,门上常贴两幅门神画像, 一幅「 叔宝」, 一幅「敬德」。敬德是唐初名将尉迟恭的字,此人来自于阗国(今新疆),是鲜卑人的一支,与金庸武侠《天龙八部》中的青年高手慕容复血统相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尉迟恭一马当先,先射死李世民的弟弟,又带兵闯宫逼迫李渊退位,然后李世民才得以登基。

 

李世民登基后多次与突厥交战,突厥首领颉利可汗攻到长安,李世民出城谈判,只带了一个名叫安元寿的随从。这个安元寿是粟特人,不仅勇猛善战,而且会说突厥语,所以做了李世民的保镖兼翻译。击退突厥以后,安元寿受到重用,被李世民任命为钦差大臣,派往西域联络各国。

 

长安纳百川 胡汉创盛世

 

除了军功,胡人的文学艺术才能在唐朝也有广阔的施展空间。唐宣宗在位时,有一位来自大食(阿拉伯)的人考中了进士,他的中文名字叫李彦升,因唐朝进士非常难考上,每次科举只录取廿、卅人,所以一位外国人高中更显奇特。唐朝末年,还有一位来自波斯(核心区域位于现今伊朗)的人擅长写诗填词,出版了一部《琼瑶集》,他的中文名字为李珣。安史之乱爆发前,长安城中有两大胡人家族分别在绘画和音乐领域备受瞩目,其中一个是来自于阗国的尉迟家族,有父子两代擅长画佛教人物,被誉为「大小尉迟」;另一个是来自粟特部的曹氏家族,连续几代人都在皇宫里担任琵琶教师。

 

今人会感到奇怪,这些胡人如此优秀,为何不在家乡做出一番事业,非要不远万里来到长安呢?首先是因为唐朝前期和平安定、繁荣昌盛,长安更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他们在长安能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成功机遇;其次,唐朝前几个皇帝为了有效控制各个附属国,增强外邦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给初到长安的胡人提供住所,给长安西市的胡商减免租金,也给那些从西域和漠北迁居内地的胡人部族划拨土地、分发种子和牲畜。唐太宗有句名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句话气魄极大,只有胸怀宽广并且实力雄厚的帝王才能讲出来。

 

安史之乱 胡人之难

 

遗憾的是, 唐朝开放的社会氛围没有持续多久。安史之乱后,从皇帝到诗人,对胡人的态度都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唐玄宗的儿子唐肃宗痛恨安禄山,将长安几座带有「安」字的城门都改了名,如「安化门」改成「 达礼门」,「 安上门」改成「先天门」。因为安禄山是胡人,所以唐肃宗撤销了此前对胡人的优惠政策,撤换了御林军中的胡人将领,还从负责外交事宜的鸿胪寺赶走所有胡人翻译。

 

而原先写诗赞颂胡人将领哥舒翰的诗仙李白,竟然恶狠狠地写了一首《胡无人》:「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改名程参的那位书生,也写了一首《灭胡曲》。晚唐时期长安诗坛领袖顾况更狠:「此辈之死后,镬汤所熬煎。业风吹其魂,猛火烧其烟。」意思是为了华夏长治久安,不仅应该灭掉胡人,还要将他们的魂魄和痕迹统统烧掉。从此以后,中原王朝陷入了长期的自我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