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金鱼满唐】左手写小说,右手录食记:李渔的咸湿与清纯

【作者】
文_谢金鱼 图_视觉中国、麦翔云/旅读、CTPphoto
2021年4月号 第110期
2021.04.23

若把章回艳情小说《肉蒲团》与被林语堂评为「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的《闲情偶寄》放在一起,谁能想到作者其实是同一人?更令人难以想像的是:惯写活色生香场面的李渔,却是位崇尚自然原味的美食家呢。

 

 

说到明清时代的艳情小说,《金瓶梅》的名声之大,几乎无人不晓,也因为名列四大名著之一,人们也比较能正常地看待它,但其他的艳情小说却常被污名化,而忽略了它们其实反映著时人的价值观、幻想与欲望,其中,由李渔所写的《肉蒲团》更因为书名而常被斥为淫书,连带著,也觉得李渔这个作者有点糟糕的,一想到他,总感觉是个猥琐、色迷迷的老头。

 

实际上的李渔并非如此,《肉蒲团》虽然情色指数爆表,但结构完整,在人物的心境、情欲场面渲染上也都有可观之处,他的短篇小说集《十二楼》也是精巧诙谐,戏曲成就更是非凡,除了品评之外,他自己写的十出戏,也颇受好评,其中的《怜香伴》将两个才女的女性情谊刻划入微,可说是相当前卫的作品,演出后更是轰动,当时曾有一说:「今天下妇人孺子,无不知有湖上笠翁(李渔的号)」,可见他在创作上的才华。

 

这样一位才子从何处而来?李渔生于明末的江南书香世家,家里除了读书之外,也做医药生意,虽是儒生也要行商,使得他比起一般的读书人多了几分商业头脑,也因此有人认为他的文章虽好,却难免有譁众取宠之嫌。李渔本就对考取功名不甚热中,明亡之后更是决意于仕途,如同当时许多的明末遗老一般,醉心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之中,即便毁誉参半,李渔的能耐可不小,他还能设计园林、鉴赏古董书画、园艺乃至于出版,都有不错的成就,对于生活美学也有独到的见解,而这些都纪录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

 

脍不如肉,肉不如蔬

 

李渔身为生活美学家,对于饮食自是讲究,说到美食,我们总容易联想到大鱼大肉、参鲍肚翅,但李渔却说:「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简单说,他认为蔬菜的滋味最接近自然,肉食与精制过的再制食品反不如蔬菜了,因此,他在《闲情偶寄》的〈饮馔〉卷中的顺序,也将蔬菜排在前面,显见他对蔬食的评价了。

 

杭州安吉琥珀农舍餐厅的竹笋料理。© 麦翔云/旅读

李渔第一个要谈的食材就是竹笋,他说:「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他认为竹笋重在鲜味,烹调上自然应该以呈现鲜味为主,最适宜的方式莫过于水煮,而且「素宜白水,荤用肥猪。」清水煮过的竹笋不可加入过多的香油,以免油味夺去了笋鲜,用一点点酱油调味即可,如果是荤食,李渔认为只适合以肥猪肉烹煮,煮过之后,肥肉就不吃了,肉汤也不要留下太多,因为肥肉的油脂吸收进笋子里后,剩下的都是多余,调味则以少许醋跟酒就好,越是朴素、越能显现食物的滋味。

 

除了笋子之外,李渔对蕈菇也是情有独钟,他认为菇类是山川精气的形体,吃蕈菇就像吸入山川之气一样,怎么可能有害呢?他就曾经发明过一道「四美羹」,将山中的蕈菇、水边的莼菜做成羹汤,加入河海中的蟹黄与鱼肋(猜测是鱼肚肉)混合后,清雅鲜香,使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