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港澳﹞吃进王谢堂,吃进百姓家

【作者】
文_旅读编辑部 绘_希拉/ 旅读中国
2020年12月号 第106期
2020.12.02

电影《桃姐》一幕,刘德华与一群老同学回味著桃姐的「满汉全席」,滷牛舌、八宝鸭、水蟹蒸蛋、芋头糕,在在是市井地道的住家菜,唤起许多香港市民对于家常料理的怀念。随著时代脚步愈发繁忙,许多人都淡忘了那段煲汤总是得煲上三、四个小时的日子。在这座城市里,什么事情都要忙都要急都要快,唯独烹煮这件事要不忙不急不快。从高档筵席、住家菜色到街头小食,港澳美食里自是能够品出不随时间褪色的黄金年华。

 

 

小贩与食神,各扛粤菜半边天。

 

一本不起眼的红色小书,成了美食业界的必争之地,咸认是餐饮业界最具影响力及公信力的评比,继而引发「摘星旅行」的风潮。餐盘里的艳异缤纷绝美至善,在在逃不过评审委员的火眼金睛。如此这般高规格检视,在于料理是时间凝结的片刻,是旅行永恒的记忆,是主厨生命的哲学,是诸多故事的总和。而米其林选择落脚之处,每每意谓通过美食殿堂认证。香港与澳门,则是两岸第一、亚洲第二个获选地区,宴饮水准可见一斑。

 

从以美食勾连人际的《美味关系》,到以美食穿透人情的《海鸥食堂》,放眼望去,似乎香港是世上唯一拥有这样器量的地方,能够让一介路边摊小贩荣膺一代食神。《食神》是香港回归前最具代表性的港片之一,史蒂芬周从撒尿牛丸开始重启人生,简单的叉烧饭成了顶尖的获奖作,其间隐喻的未尝不是一种香港精神。走上街头占领小食,最黄金的点滴气氛都在这里。

 

砵仔糕

 

宴无大小,食在人心

 

时常可以在电视上的美食节目里见到,粤菜师傅接受访问时总爱强调烹煮在于「镬气」二字。镬即炒菜锅子,镬气则是一种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热炒之气。寻常在家里煮菜,会因为设备或材料的关系,炉火不够旺、油烟不够烈、葱蒜不够呛、翻炒不够劲而感觉欠缺了一点什么,这是非得上馆子才能找到的滋味。

 

都市活化急遽的香港,深水埗是少有保留七〇年代在地特色的区域,想要找一些老式的白底红字手写招牌,还是得到这里来,附近邻里的生活模式仍旧保有当年欣悦怡然的步调与氛围。四张铁皮在街边围出一格天地,收摊以后折叠桌椅统统捆绑堆放起来。彷彿变形金刚,每逢傍晚,四张铁皮便又伸展开了一桌一桌满汉全席。在香港吃大牌档,柴米油盐,热燄掀天,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美食以外,更多的是觥筹交错之间的热络与畅快。

 

碗仔翅

 

吃的是甜与咸,听的是温与情。

 

若要见识最通透最练达的香港人情,那么就得起个七早八早上茶楼去,而且是有推车仔的茶楼。在这里,推车仔指的并非大街上的流动摊贩,而是穿梭在桌椅人龙之间、隐身在蒸笼热气背后,让阿姐一面吆喝虾饺烧卖一面谈笑风生的港式点心。港式点心名气之大已经无须笔墨形容,甚至英语词汇最高权威的牛津词典都收入了直接音译为DimSum 的专有名词。掀壶盖、屈两指、搭台并桌、星期美点,饮食以外,茶楼里藏著的还是民间技艺,还是待人处事。

 

格仔饼

 

烧鹅名店镛记创始者之一甘穗辉曾在文章提及:「我喜欢酒家这种热闹感觉,我认为这里是社会的缩影,当中有熟悉的人物事情,偶然几位多年没见的旧朋友,大家又可聚在一起话当年。」不单单是酒家,也很可以用作形容粤菜晚宴、港式饮茶,甚至大牌档与茶餐厅亦无不可。这才明白,乍听像是骂街的粤语,不过是港澳饮食文化的调味料啊。

 

 

✦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20 年 12 月【美食,在台湾!亚洲通吃30+】

 

✦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