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回望臺灣建築風華:跨越半世紀 看二戰後臺灣建築之美

【作者】
文、圖_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4.03.29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登場,打開了一扇通往過去的窗,展出約兩百餘件作品、建築圖面、模型、檔案與影像紀錄,其中亦有復刻的珍貴模型及設計家具,讓我們得以一窺臺灣在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建築發展脈絡,以及當時社會、文化與政治的樣貌。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現場,2024。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展覽現場,2024。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1年,北美館開始研究二戰後至1980年代的臺灣建築。二戰結束後,臺灣面臨政權轉變, 1949年底南京國民政府播遷來臺,將不同的建築工法與觀念、生活方式一併帶來,對當時受日本殖民文化影響的生活方式產生影響。

 

歷經三年,這項研究結果終在今年以展覽的方式呈現,包括六大主題:「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以及「新生活」;透過「建築」揭示臺灣在探求現代性的同時,在政治、社會、宗教、藝術、商業等各面向所經歷的融合或碰撞。

 

「序曲」:

 

以北美館典藏的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攝影作品,與承襲日治時期折衷洋、和、臺傳統的姜阿新洋樓(1949)模型揭開序幕,帶領觀眾進入戰後多元文化並存的時代氛圍。

 

鄧南光,《戰後在臺日人拍賣家當》,銀鹽相紙,47×31公分,1946,臺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

 

姜阿新洋樓(1949),彭玉理設計。建築模型由中原大學建築系製作,2024。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

 

「美援」:

 

回溯了1951至1965年間臺灣透過美國經濟援助,引入現代建築技術和材質,如美式施工圖和預力混凝土,並展示了使用這些技術建造的成功大學總圖書館和臺灣大學農業陳列館。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1959,今未來館),王濟昌、吳梅興、陳萬榮、傅立爾共同設計。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

 

「中國復古」:

 

介紹了戰後初期,國民政府為塑造國家意象積極推動「中國復古」,以匯集此風格而成的南海學園建築群,以及仿中國天壇攢尖式屋頂的前國立臺灣科學館為例,展現了仿古與現代設計理念的結合。

 

前國立臺灣科學館(1959,今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盧毓駿設計。圖片©農業部,1961。

 

「中國現代」:

 

始於1953年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落成,轉化合院建築與蘇州庭園之精髓,融合西方簡潔、通透的空間處理方式,並採取材料與工法的在地化,嘗試將東方文化精神帶入現代建築。透過東海大學藝術中心、國父紀念館模型等,重現此時期建築與藝術領域皆於傳統與現代的思辨中,探索主體與自覺。

 

王大閎建國南路自宅(1953),王大閎設計。圖為王大閎(左)攝於自宅前。圖片©國立臺灣博物館。

 

「在地現代」:

 

講述了1950年代末期,臺灣經歷經濟高速成長、社會巨幅變遷和都市人口大幅擴張,廣泛吸收歐美日的影響,發展豐富多樣的在地建築經驗。比如被譽為臺灣第一女建築師修澤蘭所設計的景美女中圖書館,到三信家商波浪大樓,再到1983年落成啟用的臺北市立美術館等,展現了現代主義對臺灣校園建築的影響,以及臺灣建築教育的萌芽以及建築學子當時所攝取的美感養分。

 

景美女中圖書館(1968),修澤蘭設計。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

 

三信家商波浪大樓(1963),陳仁和設計。圖片©張文睿,2020。

 

臺北市立美術館(1983),高而潘設計。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約1983。

 

「非典型」:

 

涵蓋由國外建築師設計的「非典型」建築,例如公東高工聖堂大樓和行天宮北投分宮,和指南宮凌霄寶殿,作為此時期東、西宗教建築的參照,看似延續本土廟宇傳統,卻添入現代結構技術及材料,呈現「現代」的轉化、折衷與多元詮釋。

 

指南宮凌霄寶殿(1966),李重耀設計。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

 

「新生活」:

 

隨著經濟起飛與急速都市化,政府在1950年代興建公共住宅,如中興新村的配置模型,拔地而起的南機場公寓、林肯大廈舊照片,不論是當時從地面邁向高層化公寓的垂直居住經驗、考量生活機能的公共設施,或是首創將廚房和浴廁納入室內的配置,皆展現對現代生活美好願景的期待與實踐。

 

南機場公寓(1964),德聯、利眾與中國興業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圖片©中央日報,1964。

 

除了居住議題,大型商場的設立也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其中作為許多臺北人集體記憶的萬年商業大樓由各商家個別經營,通過寬敞的過道、設置多部升降梯與冷氣設備,重視購物空間的便利與舒適,成為都市化過程新消費形態的佐證。

 

萬年商業大樓(1973),蔡柏鋒、陳昭武設計。圖片©臺北市立美術館,2023。

 

本次展覽不僅是一次回望,更將舉辦適合親子的兒童節活動與建築劇場合作的工作坊。此外,還有跨校合作「摩登生活實驗室」創作計畫,成果將在美術館展示。並將與「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合作,舉辦專題座談,提供一整年的建築主題體驗。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展期:2024.03.23–2024.06.3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A、3B展覽室 

北美館官方網頁:www.tfam.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