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天上飛的:曼谷│澳門│臺中│重慶

【作者】 鄺介文
文_鄺介文/旅讀 圖_視覺中國
2022年11月號 第129期
2022.11.15

提及城市軌道交通運輸,先是英國的underground,再是法國的metro ;先是香港的地鐵,再是臺北的捷運。從前者到後者,箇中緣由在於,它不單單只行駛於地底,更多時候可能是「天上鐵」。天上鐵的出現,縮減了過往建造地下鐵的時間成本與金錢成本,然而,它卻有一個不得不的前提:空間成本。──只有腹地廣大的郊區,容許天上鐵的出現。

 

 

幾乎開啟新一代臺灣影迷眼界,洗刷「泰國電影都是鬼」刻板印象的小清新製作《下一站說愛你》,原文片名索性就叫「搭乘空鐵來看你」,是為紀念曼谷空鐵開通十年拍攝,甚至主角之一的工作就是列車維修員。這係一個關於白天上班的粉領族與深夜上班的工程師,如同太陽與月亮一般短暫交會、又數度錯過的浪漫喜劇,卻呈現「業配」的無限可能。

 

亞洲堵城,捷運來救急!

 

曼谷捷運粗分兩個系統,一是地鐵MRT,一是空鐵BTS。顧名思義,後者行駛高架路段。相較其餘交通工具,諸如巴士、快船、計程汽車、計程機車、嘟嘟車,曼谷市內雙鐵票價並不廉宜。然而畢竟明碼實價、有憑有據(尤其後三者可隨司機漫天喊價),之於觀光而言相對友善,同時可以避開著名的「堵城」車潮,尖峰時刻不可不謂運輸綠洲。

 

選擇建造空鐵,其實正與堵城性質相關。讀者諸君,你還記得北捷施工之初的黑暗期嗎?無處不在圍欄挖地,原先道路幾乎縮得只剩一半大小,人車難行。如此造橋修路的陣痛倘若放在已經夠塞了的曼谷,則難以想像當時生活面貌。而高架捷運的優點正在縮減成本,無論金錢成本與時間成本,在在比起地下線路來得簡便得多,這也是同受交通困擾多年的澳門,何以選擇高架空鐵的原因之一。

 

 

名為輕軌其實不是輕軌

 

曾被譏為「宇宙最貴」的澳門輕軌,其實不是輕軌,而是類似北捷文湖線的中運量高架膠輪捷運。其興建起因需追溯至二〇〇二年。當時政府提出建設全新公共運輸系統,藉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塞車問題,隨後透過香港地鐵公司顧問研究,歷經多番修訂,終在二〇〇七年提出《軌道捷運系統優化方案》,計劃隔年開始施工,爭取二〇一一年澳門和氹仔段同時通車。

 

可惜好事多磨,投標公司的上訴訴訟以及對路線的爭議,令工程延誤再三。光是輕軌段在新口岸是否要走內街、避免在觀音像前經過(因從外觀看來,像是把觀音像攔腰切割),凡此種種爭議持續不知多少年!另有不少市民抱怨輕軌線只走觀光區域,對本地市民毫無裨益等等,竟使工程進度延宕整整八年,直至二〇一九年底始迎來首條線路,其間夾雜著多少澳門人的期望與落空,外人難以想像。

 

十一個車站十四顆米其林

 

儘管澳門輕軌看來暫時無法解決居民「行路難」的苦況,對於旅客還是帶來不少便捷。氹仔段總共十一個站,覆蓋金光大道絕大多數賭場和酒店,同時連接氹仔客運碼頭、機場和蓮花口岸,可說把澳門海陸空交通樞紐一次貫通。此外,連接至媽閣的跨海一段,預計將於明年通車,未來更有可能延伸至關閘與珠海城軌接軌,足以令人對於未來的澳門交通多了幾分想像。

 

臺灣第二都,臺中第一線

 

天上飛的捷運儘管縮減成本,卻有一項先天限制,比起地下,它需要更多空間。比諸臺北市區建築已見飽和,自然沒有多餘土地得以容納高架軌道,乃至立體車站。而路面開闊的臺中,則有充分餘裕將首條「北屯─高鐵臺中站」捷運路線建在天上。這係截至目前為止,臺灣最新的一條軌道交通,正式投入營運不過一年有餘,另有藍線處在規劃階段,整體藍圖預計延伸至鄰近的彰化、南投。

 

單就人口而言,躍居島內第二大都的臺中確有興建捷運必要,然而捷運之建與不建,亦非只關乎城市規模,同時牽扯公共交通使用習慣。而車站選點同時礙於土地私有、徵收不易。臺中捷運通車週年,隨即強碰疫情干擾,臺灣大道塞車情況依舊,汽車擁有率高居全臺之冠的臺中市民,仍舊無法輕易放棄自駕出行,致使九張犁站日均進出乘客比起社區電梯人數還低!

 

重慶捷運往往讓人分不清是地鐵還是空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