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近水.臨水.親水:上海市民的「清明上河圖」

【作者】
文、圖_洪人傑
2018.08.08

 

隨著都市發展轉型升級,文明與文化間的關係更是平衡城市最關鍵的機制。

近幾年,黃浦江東岸承載了上海都市建設「生活品質提升、生態環境優化和文化功能集聚」諸多訴求,濱江東岸開放空間的貫通工作也如火如荼展開。而黃浦江兩岸不僅是上海水岸的核心亮點,更是繼外灘之後,另一段工業歷史記憶的重要樞紐,更不用說,它還是眾多市民假日的約會去處。東岸開放空間貫通一案,自設計至今,總共經過廿五年的努力,全長約四十二公里,南起徐浦大橋、北至吳淞口的浦東沿江地帶,總算在今年正式對外開放。

若將記憶拉到過去,黃浦江東岸人行步道總是時斷時續,不僅有圍牆、輪渡、廠房壅塞交通,還有眾多違建的房子阻斷線路與視覺,因此實現貫通是上海浦東亟欲落實的政策,更是「還江於民」的具體承諾。

 

關於東岸貫通的故事眾多,最令人讚嘆的便是將過去工業時代的「鏽線」延續成金融貿易集聚的「金線」,如今更突破創新變成景觀文化的「彩線」。成功貫通濱江四十二公里一事,不僅在環境上促成生態景觀和文化集聚的結合,更有口號笑稱,如此市民共享的濱江場所,也不難讓「張江男約上金融女」(張江科技園區電子青俊與陸家嘴貿易區金融新貴)一類趣事發生。雖是玩笑之說,但也不難看出濱江貫通對於上海市民而言,是迫不及待的一件大事。

 

在連接濱江公共空間策略中,多數以新建橋梁作為連接節點。其中由張佳晶建築師所設計的「長津橋」,是一個將漫步道、跑步道和騎行道相互融合的橋梁,更透過場地重塑,進而將舊碼頭與原生樹林,打造為既與環境相融卻又各自獨立的景觀標誌。長津橋周邊不僅成為市民與遊客的棲息地,其簡潔飄逸的外型,更平添周邊Mercedes-Benz文化中心的純粹;而橋梁採用曲水流觴的線型,映襯黃浦江文化特色,有如水面倒映的彩虹橫空出世連接兩岸,彎曲地躲開樹林並順勢接入靜謐的畝中山水園。

另一方面,由於黃浦江水和Mercedes-Benz文化中心作為視覺重心,因此橋型並沒採取特殊做法,而是針對小尺度又近人的構件以變截面設計欄杆,進而產生視覺與空間感的微妙變化。這也暗喻著簡樸的設計,反而更直接訴說這廿五年來黃浦江兩岸日新月異的改變。

 

【資訊】

長津僑

地址_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大道(近高科西路)

時間_全天開放

設計_高目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

 

 

 

↶↶↶加入旅讀LINE@好友,送旅讀中國經典期刊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