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見築中國】宛若骨牌般鱗次櫛比──潮州天下第一牌坊街

【作者】
文、圖_杜政偉
2018.04.20

牌坊可上溯至唐宋的界坊,用以分隔街巷區塊,

亦方便張貼布告周知街坊,或表揚紀念功德、節義等成就凸出者,

最初是木構建築,直到明代才改用石砌。

 

始終聽朋友不斷吹捧家鄉的潮州美食是如何美味,因此為了一飽口腹之慾大老遠跑到潮州,而確實潮州的美味也是聲名在外,其中潮州牛肉丸更是眾所皆知,選用新鮮的牛腿肉作料,去除筋後把牛腿肉槌成肉漿製成,鮮味及彈性十足,大概就是電影《食神》中撒尿牛丸的原型吧!小吃集中的地方主要在老城區附近,特別是在太平路的牌坊街周邊,而牌坊街結合位於韓江邊上的古城牆、開元寺、廣濟橋……等等歷史建築,形成潮州城區中有名的文化歷史街區。

 

牌坊,是歷史也「立」史

 

牌坊街,顧名思義是有牌坊的街道,讓我感到稱奇的是,它是由廿座牌坊所組成,如同骨牌似的依序排列,規模之大,現場很有震撼感,沿著步行街一路而去,牌坊街兩側是以魚骨狀的街道往外延伸並分布著民居建築。而牌坊街的形成主要是因為潮州城曾是粵東政治中心,許多達官名吏集中於此,造就明清兩代於此建立許多牌坊的條件。史籍上也記載潮州曾擁有牌坊九十一座,而太平路與東門街是潮州古牌坊最集中的路段,光是太平路上即曾有明清牌坊卅九座,同時太平路上的牌坊多為四柱三門橫跨路面的大規模牌坊,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因此太平路獲譽為「牌坊街」。

 

牌坊街復原新風貌

 

然而,現今見到的牌坊大多是重建的牌坊,原有的牌坊在一九五一年,因為阻礙交通加上年久失修的牌坊墜落而致人傷亡,難逃拆除的命運,所幸拆除時留下照片,牌坊上的文字亦有實錄,部分散落各處的牌坊構件也得以尋回保存。

 

一九八六年潮州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後,修復牌坊街的議題開始受重視,直至二○○六年終於啟動牌坊街的修復工程,共計修復古牌坊廿二座,其中太平路上即有廿座。修復後的牌坊街,外接廣濟門城樓、廣濟橋、韓文公祠,內連開元寺、己略黃公祠、許駙馬府及以甲第巷為代表的古民居群落,形成反映潮州歷史風貌、人文環境和經濟生活的古城文化旅遊中心區。

 

除了廣濟門城樓,往南還有一座古城門至今仍承擔著老城出入交通的要道。

 

廣濟橋中段橋身由船隻組成,每日黃昏至隔日清晨會收起,開放航道給船隻通行。

 

己略黃公祠的華麗木雕在斗栱、柱頭等構件上展現出「潮州木雕第一絕」的工藝。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4月號【縱走京杭大運河】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