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月精彩封面】穀雨開航,寒露收船-千帆爭渡天子腳下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甘炤文/旅讀中國 繪_ 陳巧庭/旅讀中國 圖_ 盧大中/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
2018.04.03

說起老北京的水景,不少人會率先想到昆明湖、雁棲湖以及前、後三海;然而,作為古老大運河重要的端點城市,天子腳下自然不乏漕運水道的遺痕。元至元廿九年(西元一二九二年),都水監郭守敬銜命解決元大都的用水問題,幾經勘驗後,他決定自近郊昌平縣的白浮村開道引流,路線經瓮山泊(昆明湖,瓮音甕)、積水潭(什剎海一帶),並轉向文明門外的金閘河,復朝東南方迤邐至通州高麗莊,及至與潞河(白河)相會,總長度逾八十公里。元世祖忽必烈曾躬身至積水潭邊視察「艫舳蔽水」的盛景,龍心大悅的他特將萬寧橋至通州的河段賜名「通惠」;也正由於郭守敬高瞻遠矚的水利規劃,南糧北貨因而得以通暢無阻,果然嘉惠帝京良多!

 

©視覺中國

 

玉河宛如小秦淮

 

隨著運去代遷,通惠河的航道卻是數度陵替,甚至淪為暗渠,逐漸為居民所略視。直到千禧年以降,為配合萬寧橋的修繕工程,當局開始積極疏濬、進行相關考古挖掘工作,玉河故道方才以「遺址」之姿重見天日。如今,由萬寧橋至地安門東大街路北的河段煥然一新,長約五百公尺的復刻版玉河除卻沿用明代的堤道寬度,更全線實行綠化,但見夾岸花葉掩映著雨兒橋和福祥橋,似乎再現了彼時「燕山三月風和柔,海子酒船如畫樓」的繁華……至於什剎海側,前海東沿,迄今猶仍鐫刻著一方「京杭運河積水潭港」碑,見證著天子腳下曾經千帆爭渡的風華。

 

萬寧橋與鎮水獸

  

萬寧橋(後門橋)坐落在紫禁城中軸線上,地理位置優越,其西側設有澄清上閘,在過去作為調節漕運水位的其中一處機關;明代時,更在橋下近閘口處安置了數只鎮水獸,這些神態生動的雕塑據稱是以生性好水的龍子蚣蝮為形象打造而成,除卻避災保安的作用,主事者亦可由運河水淹覆的獸體面積判定深淺,並決定閘門提放的程度。

 

 

↶↶↶加入旅讀LINE@好友,免費送旅讀中國雜誌到你家!數量有限!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8年4月號【縱走京杭大運河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