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穿越內蒙古的極致美景!探訪「千花百藥山」及最美草原公路

【作者】 張慧萱
文_張慧萱/旅讀 圖_陳育陞/旅讀、圖蟲創意、全景視覺
2023年10月號 第140期
2023.09.29

大興安嶺內的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擁有超過900種原生植物,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以白樺木為主,樹林和草原交錯,蛤蟆壩是最佳賞秋白樺的地點。兩地生態多樣,吸引自然生態旅遊愛好者。

 

興安之巔的林海波浪──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的確是林海。群嶺起伏是林海的波浪。」作家老舍在〈林海〉一文中,盛讚大興安嶺草木之美。他過往總以為大興安嶺雄奇壯闊的山峰高不可攀,但當真正走進這座充滿野性氣息的山林時,他如此形容:「腳踩在積得幾尺厚的松針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證實這個悅耳的名字是那樣親切與舒服。」

 

大興安嶺在老舍筆下,是狀美巍峨的孤傲山嶺,也是溫婉動人的柔美森林。侏羅紀時期造山運動,使得大興安嶺逐漸從地表隆起,經過億萬年演變,如今橫臥於黑龍江省與內蒙古之間,山脈大部分坐落於內蒙古東北方,最高峰就位在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的黃崗峰,海拔約為2,034公尺。

 

走入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內,老舍〈林海〉敘述之景頃刻間從書裡走出。這座森林中,蒼勁挺立的巨木交相疊映,從山峰最高處縱目,草綠、翠綠、柳黃、青碧各種綠色形成充滿層次感的畫面,展現森林的變幻莫測。

 

©陳育陞/旅讀

©陳育陞/旅讀

 

 

千花樂土,百藥樂園

 

春季滿溢新生喜悅,夏季充斥蓬勃朝氣,秋季蘊藏繾綣情懷,冬季則遍布離別愁緒,地球周而復始流轉著,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以四季交替吟詠著自然界生生不息之貌,動植物的生命更迭也越發扣人心弦。

 

興安杜鵑 ©圖蟲創意

興安杜鵑 ©圖蟲創意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內生存著超過九百種原生植物,森林與草原景觀交織互襯,落葉松、雲杉林與白樺樹散布於大地上,楓樹、榆樹、椴樹等數十種樹木一同扎根此地。樹林與樹林間的草原上,奼紫嫣紅盛放其間,因此森林又有著「千花百藥山」之美稱。於此能望見金蓮花、罌粟花、芍藥、月季等眾多花卉,還有車前子、柴胡等中藥材伴在花側。每年5月時,興安杜鵑花於此盛開,與白樺木交錯生長著,粉嫩花瓣在一片清冷蔥翠風景中添上嬌豔色彩,讓森林充斥靈動氣息。秋季滿山遍野的樹木轉黃,景象再次昇華,此時山楂、稠李與山杏等野果紛紛成熟,森林成為一座不折不扣的「花果山」。植物於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中恣意生長,動物們也於此地縱情山水。森林內如今還棲息著野鹿、艾虎、老鷹等,在大興安嶺這座存世億萬年的山脈中,持續繁衍生息。

 

©全景視覺

©全景視覺

 

 

黃崗梁國家森林公園

體力_♡♡♡♡

地址_赤峰市克什克騰旗

門票_免費

時間_全天

 

  

探尋最夢幻之橘──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金風輕輕吹拂,天上白雲緩緩飄動,一棵棵白樺木靜靜矗立於曠野上,金光灑落在遍布秋意的樹稍,用任何言語也難以形容親眼所見之震撼。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之秋,似乎將世間遐思盡數收藏於枝葉扶疏間,展現出自然界的秀美姿態。

 

©圖蟲創意

©圖蟲創意

 

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烏蘭布統景區,以白樺木為主要林木,間有山楊樹、黑樺與稠李點綴。白樺木生長於俄羅斯、蒙古與中國大陸北方地區,相傳人們會將樹皮剝下,用以情人間魚雁傳情,因此該樹又有純情樹之名。

 

樹林間遼闊草原上,星星點點的牛羊馬匹漫步其上,兩山夾一溝的蛤蟆壩,是人們探尋秋季白樺木之景最佳地點。蛤蟆壩山頂是連綿的白樺木、山腰則是一塊塊如棋盤的梯田,山麓遍布榆木林,林木蔥鬱的森林景觀,宛若一幅上帝精心創作的油畫。景區中,還有彷彿精靈般的馬鹿、蒙古兔、黑琴雞等各種動物棲宿其中。

 

馬鹿 ©全景視覺

馬鹿 ©全景視覺

 

 

樺木溝國家森林公園

體力_♡♡♡♡

地址_赤峰市克什克騰旗烏蘭布統景區

門票_RMB 30

時間_08:00~18:00

 

 

【最美草原公路推薦】乘著絕美天路,一路向北!

 

達達線 起點_阿斯哈圖石林 終點_達里諾爾湖

 

©圖蟲創意

©圖蟲創意

 

達達線與熱阿線相連,這條路線濃縮了內蒙古地景精華,路途上靜謐幽深之景,使其在中國最美草原公路中亦榜上有名。達達線連接著內蒙古四大名湖之一的達里諾爾湖與阿斯哈圖石林,駛於公路上還會經過一望無際的貢格爾草原。行於達達線,將能一探內蒙古草原上,「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真實面貌。

 

 

熱阿線 起點_熱水塘鎮 終點_阿斯哈圖石林

 

熱阿線為中國北疆風景大道一環,從名稱便能料想到沿途秀麗之景,人們也將該條公路稱為草原天路。路線北邊終點為第四紀冰河遺址阿斯哈圖石林,南邊起點為熱水塘鎮,除卻路上綺麗的森林、草原景緻吸引遊人外,因為途經各大景點,也是旅人們造訪克什克騰旗常使用的公路之一。

 

©陳育陞/旅讀

©陳育陞/旅讀

 

 

****************************************

 

更多內容請詳旅讀《內蒙古GO!──大人的地球科學》

 

202310月號 第140

 

https://www.orchina.net/product/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