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十一月精彩封面】古典與摩登的前哨:瀋陽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甘炤文/旅讀中國 圖_盧大中/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RF123
2017.11.16

作為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樞紐城市,瀋陽的發展起步得甚早──肇基於史前新樂文化,西漢時期便已正式建城(侯城);由於該地位處瀋水之北,降及元代統治期間,遂依照傳統「山南水北」的陰陽方位分劃,將其定名為「瀋陽」。

 

待到明末清初,瀋陽迎來了第一波建設高峰:先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將國都自遼陽北遷於此,繼位的清太宗皇太極則進一步修繕城區、營造故宮,並賜名天眷盛京,奠定了瀋陽日後發展為「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的格局。

 

而在現、當代史上,瀋陽的名氣同樣響叮噹。儘管先後歷經俄、日等國侵擾以及軍閥的割據統轄,然而區內超前的城市規劃以及重工業的卓越發展,同樣令人耳目一新。

 

如今歷史的煙硝俱沉澱,新、舊交織的地景卻成為當地突出的旅遊特色,好比傳統的故宮、昭陵體現了滿清宮廷文化,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張氏帥府等記錄了天下分合的擾攘,而融合哥德式風格的南關教堂(小南天主教堂)、由日人主持建成的瀋陽火車站等建築,則讓瀋陽的街市薰染了幾分異國情調,在高緯度地方的蔚藍天穹下兀自散發出歷久彌新的活力!

 

 

街巷間的朝韓風味

 

中國東北方由於和朝、俄諸國接壤,因此在文化與生活習慣方面經常與他族交相浸染,瀋陽也不例外──事實上在市區的多處街巷間,即可見到朝鮮族活動的蹤跡,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兩處地點分別是皇姑區的明廉路以及和平區的西塔街;而後者及其周邊更是除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之外,中國境內最大的朝鮮族集聚地。

 

走進全長近五百公尺的西塔街,不難發現夾道遍布著韓文書寫的商標和市招,洋溢著滿滿韓風的服飾店和餐廳尤其受到觀光客的歡迎:炸雞、冷麵、銅盤烤肉、辣炒年糕……當中不乏由朝鮮官方直營的飯館(如平壤館、牡丹館等);日落以後,閃動的霓虹燈火伴隨KTV傳來的歌聲歡暢地流洩,充分透露出西塔街的不夜屬性。

 

打算由仙桃國際機場飛往平壤的旅人,不妨將瀋陽視作入朝鮮前的最後補給站,趁著遊憩片刻採買生鮮水果、乾糧點心以及其他民生必需品。火車站前的商圈應有盡有,位於中華路和民族南街口的沃爾瑪超市品項尤其齊備,適合一舉選購──畢竟一旦跨越國界,要想取得日用物資就不是那麼方便了。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7年11月號【駛往純真邊界-平壤‧朝鮮‧丹東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