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三伏天的蔘雞湯進補術

【作者】
文、圖_蔡晴宜
2022年9月號 第127期
2022.09.08

韓國每年一到夏季,「蔘雞湯」、「三伏天」、「初伏食物」等關鍵字就時常登上熱搜排行,其中「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又最潮濕悶熱的時節,三伏天中的「三」 是實數,可以細分為初伏、中伏以及末伏。

 

 

自秦朝起,中國皇室開始注重夏日三伏,不過它們並不屬於廿四節氣。三伏每年以「夏至」為基準更迭,初伏為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庚日屬干支紀日法系統。天干共有十個,所以每隔十天會迎來一次庚日),中伏為第四個庚日,末伏則是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以今年來說,初伏、中伏、末伏分別落在七月十六日、廿六日以及八月十五日。

 

韓國人相信「 以熱治熱」,習慣在三伏天吃蔘雞湯進補,他們認為夏天流汗多、體力消耗大,會造成身體外熱內冷、腸胃功能減弱,體力以及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由人參和雞肉做成的蔘雞湯,可以將熱氣注入內臟,體內溫暖了,自然能讓因暑氣而疲憊的身體重拾元氣。

 

今年初伏正逢週末,我來到景福宮附近的名店「土俗村蔘雞湯」,即使不是用餐尖峰時段,餐廳內依舊高朋滿座,當天溫度直逼卅度,食客們不分男女老少,都一人一鍋獨享著熱呼呼的雞湯。入座後,桌上放有一小杯人參酒,據說餐前先喝人參酒,用餐時更可以感受到蔘雞湯的美味。

 

蔘雞湯一上桌,裊裊上升的熱氣搭配乳白色濃郁湯頭,令人食指大動。整隻童雞經過長時間燉煮,用筷子輕輕一撥,連骨頭都接近酥軟,一口雞肉一口糯米,美味程度確實可以暫時忘卻暑氣,原以為夏天吃人參會感到燥熱,但其實吃完只會微微出汗,體內暖流似乎也讓身體與室外溫度平衡,以熱治熱不無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