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電影推薦】生命之詩

【作者】
鄺介文
2022.02.14

如今「被政治耽誤的某某」成了媒體流行用語,然而嘲諷居多、讚美者少,李滄東卻可謂貨真價實「被政治耽誤的導演」。創作步伐本就慢工細活,中途又獲韓國時任總統盧武鉉任命文化體育觀光部長,更加拉長了作品問世的間距。《生命之詩》則像是經歷文化部長一職以後,對於文學、對於藝術、對於社會、對於生命的醒世恆言。

主角美子獨力扶養正值叛逆的外孫,藉著老人津貼與看護零工勉強度日。儘管如此,一如其名,美子熱衷一切美的事物,對於花草如數家珍,即便身處鄉間,依舊打扮得光采體面。更有甚者,她報名了社區中心開設的詩歌寫作課程,由此開始,投入了諸多關注在日常生活各色唯美細節。可是,死亡的陰影同樣無處不在,自己的身體開始出現毛病不說,鄰近小河甚至出現一具少女浮屍……

電影原名單單只有「詩」一字,臺灣片商卻譯為「生命之詩」,意在突顯/反襯/嘲諷死亡母題。已屆耳順的美子,一面照顧外孫,一面照顧行將就木的長者,夾處在兩者之間更覺惶恐。前者對於同學自殺的消息不聞不問,反正青春無限來日方長;後者則是嘗試服用藥物重振雄風,畢竟青春消逝來日無多。兩相對照,因而有了牡丹亭式的哲思: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

李滄東作品向來緊扣社會脈動,尤其可貴的是,他並非永遠活在自身年代的那一類導演,從處女作到近期作,一路跟著時空異動,針貶的客體亦隨之替換。擔任文化部長以後,電影呈現的宇宙更加全面有機。在《生命之詩》當中,顯著問題如隔代教養、親族倫理,隱性問題如城鄉差距、男尊女卑、身分階級,各種指涉或裡或外、或虛或實、或前景或背景地烘托出了一幅韓國社會怪現狀。

無怪乎,這一個並非擁有光怪陸離題材、張馳有度情節、心境曲折角色的電影,能夠一舉奪下坎城最佳劇本,甚至感動息影十餘年的天后尹靜姬重出江湖,關鍵在於劇本提供若干可供聯想引伸的空間。一些看似語焉不詳的段落,比諸美子最終何去何從?外孫究竟遭誰舉報?電影宛如新詩一般地刻意留白、空缺、斷簡殘編,須得自行補腦,這樣透過前因推論後果、循著後果蒐羅前因的觀影狀態,不正是詩歌、不正是生命嗎?

 

【圖片名稱】

【資訊】

年分_2011

片長_136分鐘

導演_李滄東

演員_尹靜姬、李大衛

管道_DVD

圖_ ©雷公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