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理想的屋舍:TDIS ╳台積電交大能源教育館

【作者】
文_ Red Vera/ 旅讀 圖_TDIS
2021年11月號 第117期
2021.11.23

在新竹科學園區的台積電張忠謀大樓外,靜靜佇立著一座簡潔精緻的小築,天藍的太陽能玻璃面板、純白的鋼架,明亮的玻璃落地窗內是優雅的蘭花牆,這是暱稱為「蘭花屋」的台積電交大能源教育館,同時也是臺灣發展永續綠能建築的新起點。

 

 

臺灣天際線的新景觀

 

二〇一四年,由交大師生組成的跨領域設計團隊UNICODE 帶著他們的「蘭花屋」計畫前往法國凡爾賽參加「歐洲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

 

UNICODE 團隊的「蘭花屋」是以臺灣盛行的頂樓加蓋鐵皮屋為著手點,希望能翻轉既存的都市問題,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環境,並重塑臺灣的天際線景觀。計畫效法植物從陽光獲得能量、葉片收集雨水的自足循環系統,使用太陽能發電玻璃汲取電能、收集雨水,並透過智慧中控系統有效分配資源。

 

同時,蘭花屋大量使用以回收材料開發的新型科技建材,比如由回收鋼製成的鋼構骨架、回收塑膠製成的保特磚蓄熱牆、以及回收玻璃製成的輕質節能磚作為內牆的防火隔音填充材。

 

©TDIS

 

將靈思化為永續存在

 

二〇一七年正式落成啟用的新版蘭花屋以太陽光電發電玻璃(BIPV) 取代傳統太陽能板建築材(BIPV),建築立面的雙層白膜玻璃(Low-e)則能杜絕太陽光紫外線輻射熱,一體成型的外觀搭配鋁折板集雨天溝等設計,可以杜絕臺灣頂加建物的漏水問題,也能有效收集雨水再利用。

 

在室內,則透過智慧監控系統來監測戶外環境,並調度水牆、屋頂推射窗與抽風扇的運作,來帶動外氣進入流動,搭配以臺灣當時最新研發的玻璃土來栽種高耐候蘭花的植生牆,達成協調溫度與濕度的功效。軟硬體與設計概念各方面的提升,也讓新版蘭花屋從臨時性的競賽建築物,成為融合在地精神、發揚永續理念的最佳示範場館。

 

©TDIS

 

尖端科技,解社會之渴

 

蘭花屋的成功,也開啟了交大團隊對能源議題的研究新階。二〇一五年, 原UNICODE 團隊部分成員正式成立「交大跨領域設計科學研究中心」(TDIS),希望結合建築、土木、生科、工業工程等跨領域人才,研發可以實際應用於當代生活的能源技術,既是學術殿堂的「智庫」,亦是能百分百為業界所用的「製庫」。

 

比如TDIS團隊在二〇一八年代表臺灣前進杜拜參加「中東盃太陽能十項全能綠建築競賽」競賽時,便從計程車穿行大街小巷的視角切入, 提出了名為「CAB 創意行動基地」的新型態青年住宅計畫,讓不同領域、不同經濟階層的青年們在社會住宅中混居,將青年的智慧與生產力交融成城市的重要資產。

 

木構街屋連繫城市的過去與未來

 

「交厝」乃是因應都市更新而設計的中繼住宅,計畫的關注重點,正是都更過程中新時代與舊時代的交錯、以及大城市裡人與人的交錯。

 

作為中繼用住宅,「 交厝」呼應了近年國際間以重型木構造來搭建高樓的熱潮,使用強度更勝鋼材的結構用集成材(GLT、CLT)搭配預鑄工法來構築建物,不僅擁有組裝快速、輕量避震等優勢,更能減少建築生命週期中的碳排放量、並達到固碳的作用。透過模組化、可拆卸的構造設計,房屋的地基、牆版、外牆等結構亦皆可以回收再利用。

 

與此同時,「交厝」也打造出供整棟住宅共享的智慧控制建築皮層,以太陽能模板搭配垂直綠化帶,來發揮回收雨水、過濾空氣、調節溫度等功用,並以太陽能發電來供應共享單車等公共設施用電,透過大量的共享設計與公設活動空間,來連結大城市中交錯而過、愈發疏離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