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別報導】三星堆再發現:出土!世界最大金面具

【作者】
文_ 吳駿聲 圖_ 視覺中國
2021年8月號 第114期
2021.08.25

三星堆文物的出現,不僅是一項項古物的新發現,更將考古學者對於遠古歷史上的認識推進一步。「蜀道難、難上青天。」一百多年前,李白《蜀道難》便一語道破古稱「蜀」的四川盆地地形封閉、不易進出。不難想像,古人也容易忽略此地的存在,難以假想此地的文化發展。

 

 

出土文物補空缺

 

「三星堆文化」依據發現地四川省廣漢市三星堆鎮為名,屬青銅時代。時間大約為四千八百年前至三千一百年前(西元前兩千八百至西元前一千一百年),橫跨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目前歷史學家,將三星堆文化細分為四期:第一期在成都市西南方發現的「寶墩文化」;第二、三期於北方廣漢市的「三星堆文化」;第四期在成都市中心發現的「十二橋文化」。

 

從新石器時代的「寶墩文化」過渡至「三星堆文化」僅約一千年,就在遺址中發現大量的青銅文物。一般認為,這種突然出現的冶煉技術非四川本地發展,而是和中原交流的證據,從中更發現商代製作金箔的技術在此發揚光大。

 

世界最大黃金面具殘片

 

在新發表的五百多件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五號祭祀坑的出土文物「黃金面具殘片」。根據推測,面具原始重量應有五百克,如果能找到失去的部分並組合在一塊,將是同時期最大、最重的金器。與金面具同時出土的還有穿有孔洞的金箔片、珠飾等,被大膽假設是縫在衣服上面。

 

柔軟的黃金需特別琢磨與其他金屬的比例,十分考驗工匠技藝。在這位「網紅」之前,最受矚目的仍是一九八六年第一次大規模挖掘時,出土的一張大面積金箔:表面刻有四組羽箭、鳥、魚串在一起的圖騰,另外有兩個人臉圖騰。其中一張人臉被刻畫在金箔的東西端,兩個半臉在杖的另一面結合成一張嚴絲合縫的臉。

 

總結目前出土的三星堆金器:一號祭祀坑出土「金杖」、虎形、魚形等金箔,共重六百五十多克;二號祭祀坑出土六十一件金箔,共重一百九十多克。再加上新發現的六座祭祀坑,尚未挖掘完畢,已知出土世界最大的黃金面具。零零總總的文物已使三星堆成為中國同時期文化中,黃金使用量最多的區域,不只證明其工藝精湛,還帶來更多宗教儀式的想像。

 

©視覺中國

 

青銅頭像面貌多

 

除卻新發現的黃金面具殘片,本次亦出土大量三星堆文化代表性文物──青銅頭像及面具。在商代中原地區,青銅作為重要禮器,然而三星堆人還獨有地將青銅製成頭像和面具。

 

過去在一、二號坑中,共發現五十七個青銅頭像(一號坑十三件、二號坑四十四件),和大大小小二十多個面具。這些青銅頭像有男有女,有戴帽子、沒戴帽子,有髮髻編在後腦、也有盤在頂上的,無一重複。面具中,有大、中、小的規格,其中最大的面具有八十公分高、一百三十二公分寬,重約一百公斤。

 

象牙海貝商貿盛

 

除了二號坑中的象牙外,考古學者過去也在一號坑裡找到十三根,新發現的三、四號坑則分別有一百二十根、三十根之多,加上其它祭祀坑中的象牙,總數高達數百根之譜。這是目前發現最集中、最大量的象牙了,不禁令人懷疑古代四川盆地中有大象嗎?但從現今的考古資料顯示,當年象牙的大宗產地應來自河南地區,於是此發現又再度印證三星堆的古人有能力翻越高山、與外界交易。

 

四川遠離海岸,然而僅僅在二號坑中,學者們就發現四千六百枚海貝,能擁有這麼大量的「貝幣」只能透過交易。在商代,「貝幣」非常珍貴,十枚海貝特別稱為一「朋」。曾有位諸侯獲得一朋貝幣,便鄭重地記錄在青銅器上。那三星堆的四百六十朋貝幣,在當年該是多麼巨大的一筆財富啊!

 

綜合文章所述,重新思考「蜀」地政權參戰牧野之戰的可能性:豐富的黃金、青銅文物足以見其先進的文明發展,數量眾多的貝幣亦可知當時的三星堆人富可敵國,完全有技術與資源派兵翻過四川高山、參加周武王的牧野之戰。

 

館中佈置青銅神樹時,在上、下方添加太陽紋,以表達三星堆的宇宙觀。©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