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當野外遇上奢華

【作者】
文_ 吳歆宜、林宜慧、Doris、黃彥綾、黃雪瀅、張慧萱/ 旅讀 圖_Treehotel、VENTANA BIG SUR
2021年6月號 第112期
2021.06.02

有人說,每間真正意義上的野奢酒店,都有著相似的開場白─那便是一趟漫長又波折的路程,說的是深埋在印度洋之上的Amanwana, 在幾趟轉機後,還得耗上一小時在海上浮沉始能靠岸;是泰緬寮三國邊境、潮濕熱帶叢林深處的金三角四季;也是深居東非賽倫蓋提草原馬拉河畔的Singita 營地。

 

 

儘管需要歷經舟車勞頓、重重險阻,上述三處野奢酒店依然引得旅人不遠千里奔赴,為的就是在最原始蠻荒的大地,享受最奢華服務的絕無僅有難忘體驗,伴隨safari(遊獵旅行)衍生的野奢酒店,既能滿足了當代人返璞歸真、冒險壯遊的渴望,同時提供了逃離都市、重啟心靈的絕佳機會。

 

從野到奢的歷史

 

最早,野奢酒店便與狩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一般咸認,最早的野奢酒店起源於距今三百多年的英國,斯圖亞特王朝時期的歐洲權貴之間,曾經流行以「獵狐」活動來炫耀財富、展示社會地位,而後休閒狩獵風潮隨歐洲殖民者傳入非洲與澳洲,其中尤以非洲為甚。一座座因應狩獵活動建起的移動帳篷,便是早期野奢酒店雛形。

 

十九世紀晚期,safari(遊獵)一詞逐漸成為常用英語辭彙,其含義也從原史瓦希利語「旅行」之意,轉變為專門指稱在非洲的以狩獵為目地的旅行方式。而後一百年間,隨環保觀念萌芽,「生態旅遊」一詞被學界正式提出後,safari 的內涵續隨大流逐步演變成當代人熟悉的定義──以觀賞或攝影野生動物為目地的旅行。

 

©VENTANA BIG SUR

 

帝王級野奢體驗

 

早在商周時期,就有商紂王「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台,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周文王闢地建靈囿,「其間草木茂盛,鳥獸繁衍」,古代帝王圈取景色優美之地,放養獵物供狩獵遊樂,正與safari(遊獵)概念不謀而合,清代康雍乾三朝秋巡塞外、木蘭行圍之際,居停的夏季行宮,不正也是符合既野又奢的定義?

 

帝王們在一年一度的圍獵之旅當中,逃離權力博弈、朝堂爭鬥,而當代人則是藉由一趟洗滌心靈的野奢之旅,擺脫城市裡鋼筋水泥的束縛,釋放生活當中的無形壓力。從古至今,人們對於極致旅行體驗的追求,竟如此之相似。

 

地域的野 物質的奢

 

既起源於東西權貴階層的休閒嗜好,野奢酒店自然不會省略對舒適起居的需求,一間好的野奢酒店,必須既野且奢,缺一不可。

 

所謂野,意即自然環境之荒遠,相對於城市當中強調交通區位的尋常五星酒店,野奢酒店追求的是遺世獨立的空間距離,往往建於遠離塵囂的自然場域當中。

 

即使已經位處荒野、沙漠、高原、山林之中,許多頂級野奢酒店更追求「野上加野」,兼具自然環境荒遠之「野」與酒店設計天人合一之「野」,大至酒店選址,小至器物選擇往往都追求因地制宜、取法在地文化養分,甚至從建材、色調都與環境和諧統一、融為一體。

 

所謂野奢,與其說是一種酒店形式,不如說是一種新的旅行態度:在物質跟精神上都不虧待自己。疲憊的日子,不妨安排一趟野奢之旅,在貼近大自然的處所,與土地同呼吸、共感知,在無邊際游泳池中看落日餘暉、徐徐清風中緩緩入眠,在山川湖海之間,尋回「行至水盡處,坐看雲起時」的平淡與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