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海陸皆通:金面媽恢復往日榮光

【作者】
文_ 張家麟 圖_ 視覺中國、張家麟
2021年5月號 第111期
2021.05.26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迓小基隆金面媽回臺北城,毋忘臺北大天后宮往日榮光!

 

 

話說臺灣巡撫劉銘傳(一八三六∼一八九六)在一八九一年,建臺北大天后宮於現在的國立臺灣博物館舊址,奉祀象徵官方尊貴的「金面媽祖」。一八九五年日本殖民統治臺灣,當局陸續徵用臺北城內許多廟宇建築,臺北大天后宮也曾作為校舍和宿舍使用,直到一九一三年大天后宮因故被徹底拆除。

 

一九一〇年代初,三芝庄街長曾石岳及書記黃見龍,無意間發現金面媽祖及千里眼、順風耳等神像,蒙塵於倉庫一偶。一九一三年,決意迎請祂們回小基隆奉祀。一九一七年,召集鄉親共同鳩資,興建福成宮於埔頭老街,終在一九一九年竣工,永久供奉金面媽祖,至今達一百零二年。

 

©視覺中國

 

恭請金媽祖回臺北城此段歷史塵封甚久,直到二〇〇四年,適逢臺北建城一百廿週年,才重新被關注。當年,馬英九擔任臺北市長,官、民協力至三芝福成宮,恭請金媽祖返回臺北。於舊址設紅壇奉祀;恢複其往日榮光。

 

媽祖廟的領袖在此次活動後思考將迓金面媽回臺北城之舉制度化,決定「祭祀圈」內:臺北、新北、基隆、桃園、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及宜蘭縣市廟宇為單位,「輪祀」主辦。先到臺北城迎接衪,再返回主辦宮廟駐駕,供民眾參拜,迓金面媽在境內巡安。

 

此即「北臺灣媽祖文化節」, 從二〇〇四後到二〇一九年,從未中斷;二〇二〇年,因肺炎疫情肆虐,暫停舉辦。二〇〇四年的活動,先由臺北市省城隍廟辦理。二〇〇五至二〇一八年,由各媽祖廟接手。依序為:臺北松山慈祐宮、臺北關渡宮、臺北天后宮、臺北南港富南宮、小基隆福成宮、臺北古亭南福宮、竹北天后宮、基隆慶安宮、板橋慈惠宮、小基隆福成宮、臺北關渡宮、小基隆福成宮、士林慈誠宮、桃園慈護宮,輪流接棒。

 

二〇一九年,南方澳南天宮擔任爐主,別開生面從海路迓金面媽宮廟來宜蘭。

 

輪祀廟宇大多數選擇在九月份舉行迎金面媽儀典。偶爾擇在四、七、十、十一月辦理,根據需求,辦六至廿一天不等的慶天。結合民間信仰的傳統廟會,迓金面媽祖巡安,駐駕供信徒敬拜;最後,送媽祖回三芝福成宮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