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清代帝王洋氣生活:廈門‧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

【作者】
文_吳駿聲/旅讀中國、旅讀編輯部 圖_ CTPphoto、中新社
2020年11月號 第105期
2020.11.25

故宮首座主題分館,專展清宮舶來品,首展藏品兩百餘件,大多長年保存在故宮庫房裡,未向外界展示過。

 

 

二零一七年在廈門著名景區鼓浪嶼開設分館,取其「萬國建築博覽會」的美名,在此常設展示明清兩代皇室的異域珍藏,重現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也填補了中國沒有外國文物館的空白。

 

北京故宮從一萬三千多件的外國文物甄選出二一九件藏品運至廈門常設展覽,絕大多數為首度面世,從文物來源、科技典範、萬國瓷風、生活韻致、典雅陳設、域外神工等六大板塊,展現中國對於西方文化的接納與融入,以及西洋文化對當時中國的影響。

 

彼時中西雙方頻繁往來,大量各國特色物品以貢品、禮品等形式流入中國,從皇帝外出用的望遠鏡、坐的西式沙發、頭疼擦的藥膏、擺設的鐘錶、各種精巧絕倫的工藝品等,呈現清朝皇室的洋氣生活。

 

而西洋鐘錶是故宮收藏外國文物中數量較多的品類,在明清時期屬於皇親國戚才能擁有的豪奢品,擁有繁複的裝飾與精細的機械裝置,呈現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的歐美製造業水準。當時西方國家積極迎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製作出各種東方品味的鐘錶,如機械鳥音籠,展現清代貴族喜愛提籠架鳥的娛樂,頗有今日各大奢侈品牌推出中國化精品的縮影。

 

銅鍍金象馱轉花鐘

 

本品由清官員從英國採辦,做工精美令人嘆為觀止。鐘分七層,從上至下有機械裝置,啟動後在樂聲中瀑布直瀉而下,鐘上士官、花卉與大象隨之擺動。

 

©中新社 

 

木制金漆圓鳥音籠表

 

來自法國,為清末貴族喜提籠賞鳥的風潮製作,工藝精巧,底座內有控制音樂和小鳥活動的機械裝置,轉開時,三鳥會轉頭、抖動尾巴,競相鳴叫,好似比試歌藝。

 

©中新社 

 

西洋軍樂搖琴

 

末代皇帝溥儀時期進宮的管風琴,是此次展覽體積最大的文物,也是故宮現存管風琴中保存最完整的一件,過去從未展出,因鼓浪嶼又稱為琴島而被選中。

 

©中新社 

 

硬木望遠鏡

 

出產於歐洲十八世紀,單圓筒折射式,鏡筒為硬木質地,可抽拉為四節,為清帝觀景時所使用的望遠鏡。

 

 

✦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11 月【穿梭故宮六百年】

✦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