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邊塞詩路:銅牆鐵壁護絲路

【作者】 甘炤文(Tiger)
文_甘炤文/旅讀中國 圖_陳育陞/旅讀中國、CTPphoto、視覺中國
2020.06.24

自秦、漢以來,如何確保「通西域」路徑的順遂暢達,逐漸成為中原王朝念茲在茲的目標。此間圍繞「長城」所開展的軍事攻防架構,在某種程度上保障了部分絲路段商旅輸運的安全,而河西走廊沿線生聚的關市,也同時促動地方經濟的活絡發展,以及農耕與遊牧文明的交流──商道和征途合一,在西出陽關以後,無限的風光和商機才正要鋪展眼前!

 

 

無論是《史記》或《漢書》,都明白地告知後世:長城初始的造建目的,就在於「拒胡」;事實上,打從秦始皇的時代,如何樹立「藩籬」、有效阻斷「非我族類」的越界侵擾,就成為主政者必須時刻面對的課題。

 

正當中原王朝積極打造長城工事的同時,這些邊塞國防卻也無心插柳,為當地的基礎交通奠立發展的契機;就內蒙古出土的「居延漢簡」內容來看,彼時由寧夏、甘肅往新疆的路途上,「道上亭驛」、「道上燧」等障塞往往數見不鮮,並與之參差相成;而交通網絡的日趨通達,自也進一步帶動經貿路線的成形,在駝鈴商隊的導引下,遠則涵攝震爍古今的「絲綢之路」,近則包括附麗於長城周邊、漸次形成的大小關市,由於「匈奴好漢繒絮」、對相關物資需求孔亟,居間各種買賣機制就成為漢家帝王在興兵征伐之外,得以操弄敵/我關係的另類手段。

 

回到「長城」的命題,河西地方畢竟不若中土豐饒,許多時候因為相關資源的匱缺,使得官兵只能就地取材,構築的形式也因地制宜,這由現下甘肅境內所遺存的多處漢長城遺址即可得證。降及明代,隨著整體營造技術的提升,中央同樣持續投入巨額的人、物力強化邊防,具體的成果好比「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好比位於黑山北坡、石關峽口一帶的懸壁長城,前者以其規格之完備、布局之嚴密而揚名立萬,後者則彷彿倒掛的天梯般,自拔起的山脊間陡然放落,崢嶸,屼臲,光是視覺呈現就令人備感怵目驚心!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20 年 6 月 【指點江山 橫越萬里長城】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 加入旅讀 Telegram,最新動態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