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城市思潮】北有梁思成,南有馮紀忠:與古為新的松江方塔園

【作者】
文、圖_ 洪人傑
2019.05.17

松江區位於整個大上海的西南部,不僅在上海文化之源的黃浦江上游,更因歷史地理因素有著「上海之根」的稱呼。而在松江,有一處園林與一座方塔,源於五代期間(西元九四九年),就叫做「方塔園」。

 

方塔園的建築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五代後漢時期,原是由私人宅邸改建的興國長壽寺,接著在宋朝年間改名為興聖教寺。該地段具有考古價值,曾經在地下發現若干唐宋遺物、河道泊岸遺跡,據學者考證是唐宋時期的華亭縣城中心。元代以後寺毀塔存,明朝幾經修葺而成城隍廟及興聖塔院;其中,方塔北側還敬奉三位享有聲譽的當地名人(書畫家董文敏、抗清將領李忠憨、書法家沈文洛),因而稱之為「三公街」;方塔園所在之地,可說是松江,甚至上海歷史文化的縮影。

 

現今方塔園全貌,是上海市政府於一九七八年邀請馮紀忠教授總體規劃的。馮教授曾在維也納學習現代建築,回國後於同濟大學創立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是中國現代建築奠基人和城市規劃創始人,同時也是中國第一位美國建築師協會榮譽院士,乃至建築界以一句「北有梁思成,南有馮紀忠」形容他的重要性。

 

除此之外,方塔園的特殊性更是歷史與現代結合的表現,呈現出古今融通的獨特韻致。最初構想便是將現有園林與歷史建築改造成一個「露天的博物館」──既延續濃厚的歷史神髓和傳統底韻,又有現代精神的全新空間。而後此園林在西方也廣為流傳,稱之為上海乃至中國最具「東方意味的現代空間」。尤其園內一座竹草搭建的「何陋軒」,構築起一個詩意空間,可謂體現當代中國性的代表建築。

 

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立茲克獎」得主王澍說:「方塔園可能成為中國建築的一把尺,無論誰撰寫二十世紀八〇年代以來的中國建築史,方塔園都是無法繞過。」由此可見無論是方塔園或是馮紀忠,都深深烙印於中國建築文化當中。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5 月【完全保存版:世界文化遺產53+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