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月精彩封面】輾轉流連《富春山居圖》:以黃公望的眼光遊覽富春江

【作者】 何沐恬
文_何沐恬/旅讀中國 圖_CTPphoto、視覺中國
2019.04.08

 八十多歲的修道之人,早已看淡世間榮辱,寄情於山水之中。而《富春山居圖》所描繪的,亦不只是風景本身,墨色與留白之間,寄託了一生的回顧與領悟。

 

山清水秀,如墨如畫的富春江,橫貫浙江省杭州市西南富陽區。江水兩岸,春夏秋冬各個時節景色大不相同,素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美譽。

 

中國傳世名畫之一《富春山居圖》,正是元朝畫家黃公望以富春江為背景,寄託他恬淡靜雅的道家思想的代表之作。畫中,山水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乾濕並用,秀潤但氣度不凡、變化極豐,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

 

 

 

攤開長卷,看黃公望的人生境界

 

這幅名畫的作者黃公望,年輕時曾做過小官,中年因受牽連而入獄,出獄後成為全真教道士,給人算命維生,並師從幾位著名書畫家習畫。

 

黃公望自元至正七年(西元一三四七年)開始繪製《富春山居圖》,這時的他已經快要八十歲了。跋尾自述是在至正十年(一三五〇年)八十二歲時所寫,當時畫作尚未完成,因此他很可能到八十六歲去世之前,都還不斷增修這幅長卷。

 

八十多歲的修行人,早已看淡世間榮辱,將生命寄情於山水之中。而《富春山居圖》所描繪的,亦不只是風景本身,墨色與留白之間,寄託了他一生的回顧與領悟。畫中,幾道無人的小徑,暗示著此處確有人跡,卻相當幽靜,帶出中國傳統文人的漁樵情節。那些因為各種原因,漁樵耕讀隱居於江湖之外的文人,或許成為在屈原投河自盡以前,吟唱「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的漁夫;又或許像諸葛亮一樣,從躬耕壟畝轉而出仕。人的精神,既可以超脫,也可以入世,然而士大夫對這種晴耕雨讀、豁達人生的境界,其嚮往不言而喻。

 

 

 

富春山居,親身走進文學與歷史

 

透過晚近文史工作者對地方風土的研究,當年三國鼎立、風風火火的時代一結束,東吳大帝孫權的後代、魏武帝曹操的後代、蜀漢先主劉備的後代,為避戰亂,竟陸續悉數移居到錢塘江中游的富春江一帶,村落之間距離不到一百公里。三國的爾虞我詐、戰略騙局,結束在後代隱姓埋名於富春山居的樸素日子之中,不禁感嘆此地正是人間仙境。江畔村落炊煙裊裊,民居牆面斑駁,農民勤勤懇懇地耕作,百年來似乎凍結了時光,來到這裡只覺不知今夕是何夕,無怪乎三國後代皆選擇了這座「桃花源」作為落腳之處。

 

事實上富春江一帶的景色吸引了古往今來許許多多文人墨客,那飄渺的山嵐與和緩的江面,讓人感到生活所需僅是那麼簡單,而心靈的平靜才最是難得。文人墨客以景抒情,將感嘆化為文字詩篇,富春江沿岸因此充滿豐富的歷史與文學故事。

 

適逢黃公望冥誕七百五十週年,杭黃高鐵的通車亦連通了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等著名景區,名畫《富春山居圖》的景色似乎又離遊人更近了些。不妨讓自己置身其中,更深刻地理解詩詞與畫作所欲傳達的意境、文人執筆與畫家舞墨時的真切心情。

 

 

✦更多內容請見《旅讀中國》2019 年 4 月【杭黃高鐵靜心之旅】

✦誠品、金石堂、博客來熱賣中,或線上火速訂購 

  

↶↶↶加入旅讀LINE@好友,好康優惠訊息一把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