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中医世界面面观

【作者】
文_陈信任讲述、李承融整理/旅读中国 图_台美检验
2018.09.13

名留青史的明朝神医李时珍,修正宋朝医书里的诸多错误,历经波折终于留下了旷世著作《本草纲目》,建置了先进的分类方式,破除了大量传统迷思。

 

《本草纲目》共分为五十二卷十六部,除了按药物的自然属性分部,更以演化概念从微至巨、从贱至贵、从无机到有机的方式分类。

每一种药品也都有名称、产地、炮制方法、性味等等记载,甚至补充了许多用药经验,并附上丰富的写实药图。

不仅是药物,内容也对生物、地理、采矿等方面有所著墨,影响后世深远。

尽管内容不免有错,但《本草纲目》可说是十六世纪以前中国的医药知识集大成。

 

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单就一个部位诊治。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连接内在与外在,内在指五腑六脏,外在指皮肤九窍等。

就像是一个水道系统,脏腑如水库,经络如河流,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就如民间用水或者是农田灌溉,环环相扣、密不可分。

 

心主血脉、主藏神,心悸、胸闷、失眠等心血不足之症状,皆属此类。

中文说心里在想什么,是因心影响著脑部活动,而心脏是不会去「想」的,同理,中文说「脾气」不好,并不是说脾脏有问题。

 

这是西医传入中国翻译有所出入的缘故,一个人如果觉得嘴巴苦,在中医诊断来讲可能是肝火旺,但肝指数却没有问题,问题是中医所谓的肝、心、脾、肺、肾,与西医的脏器官所指不同。

 

脾主运化,类似肠胃的消化吸收,食物到胃后消化,接著运送到全身,脾就是运输起点。

脾主升清,如内脏下陷,功能性腹泻,吃太冰会头痛、吃太饱会头晕等都是脾所引起。

脾主统血,中医认为血脾的运行依赖气的功能,气的功能若是不正常,就会导致异常出血,归脾汤的作用便是以补气血的方式来止血。

 

肝主疏泄,生理功能都是气的推动,气跟肝就有很大的关系。包含肠胃道消化、情绪管控,像是一个人太紧张、压力大容易消化不好或拉肚子。

肝主藏血,血储藏在肝脏,睡觉时血液会回流至肝脏,凌晨一到三点肝经循行,所以才说一定要睡觉让血液回流、修复。

肝血不足,在女性生理方面便会有经血量少的问题,故女性注重调肝。

 

肾与生殖、泌尿、发育、血液生成都有关系,因此针对转骨、更年期的配方里会有补肾药。

肾主藏精,眼睛干涩、耳鸣、头晕之类的症状,就可能是神经系统的衰退、老化。

 

肺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吐气为发、吸气为降。

咳嗽的原因是肺受到外来物阻塞,造成升降功能异常,气不顺畅,也就是气的宣发有问题,用药常以杏仁助降气,以麻黄助宣发,一升一降来调节肺的功能,以此来治理病状。

 

肺也主皮毛,若有粉刺,中医常以肺热为状下药。

 

而气喘一般认为单单是肺的问题,中医有时会从肾来著手,因如果只针对肺来开药,可能效果不足。

这便是中西医治病观点的不同,中医认为多数脏腑相关联,不会只针对一个脏腑诊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在中医的观念里,若是不同的病是由同样的脏腑所引起,会以同样的药物医之,如果看起来是一样的病,却是不同脏腑所引起,就会开出不同的药方。

 

中医治疗有三宝:药物、针灸、正骨手法。

 

这三样虽有交集,却也有著个别的不可取代性。

 

针灸的作用是疏通经络,将身体的气血重新平衡分配,无法似药物补入气血。

正骨手法共八法,包含了按摩、推拿。

有时候骨架稍微跑掉,西医X光是看不出来的,对中医而言是筋出槽骨错位,也就是一般民间俗称的「走筋」,需要手法乔正,单凭药物和针灸无法治愈,因此完整的治疗必须互相配合。

 

 

传统水煎药VS科学中药粉

 

传统水煎药是用药材煎煮直接服用,科学中药粉是煎煮后浓缩、干燥、赋形制成粉末。

水煎药的疗效比较好,灵活度高,但是比较贵,需自费;科学中药粉的对象为一般健保,方便携带,较便宜,可是有些昂贵的药材就不会使用。

 

中医治病最大的好处就是客制化,药量多寡、针对个人身体状况选用代替药物,依不同患者和诊断来应变。

 

科学中药粉则是固定好的,只能加药不能减,难以选用代替药或是更动剂量,虽然比起袋煎饮包方便,以疗效来说,还是水煎药高出许多。

 

中西医并用

 

有些症状在西医的治疗方面稍嫌薄弱,如感冒后期干咳、慢性过敏性皮肤病、带状疱疹残留神经痛、许多女性的月经病,甚至慢性失眠及青春期转骨等,中医能够藉由调理身体达到较好的疗效。

 

陈信任医师强调中西结合,西医的标准流程可以医治大半病状,但中医能够补强其中的不足。

 

最后呼吁大家保健养生不等同于治疗疾病,也提醒民众,中药也是药,千万不要自行乱服用,还须经专业中医师诊断才好。

 

✦点此‧重温旅讲堂直播✦

 

✦or旅读中国youtube频道✦

 

↶↶↶加入旅读LINE@好友,送旅读中国经典期刊到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