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民国风流】刘文典逝世六十周年纪念:亦狂亦侠亦幽默

【作者】 闻廷
文_甘炤文/旅读中国 图_资料片、中新社
2018.07.26

史学家钱穆曾如此回忆前同事刘文典:「其人有版本癖,在车中常手挟一书阅览,其书必属好版本。

而又一手持菸卷,菸屑随吸随长,车行摇动,手中菸屑能不坠。」

三言两语,便将刘文典既好学用功、又不拘泥小节的形象勾勒出来。

说起来,这名敢于和蒋介石叫板、当面嘲讽沈从文的学人,的确是性格得不得了呢!

 

想像三尺讲台的后方有著这么一名教授:干瘦的身形套上一袭半旧长褂,歪坐于校方特意准备的太师椅上;尽管容颜清瞿,胡髭与发茨俱未修边幅,然而由紫檀色玳瑁边镜框后投来的目光却显得十分精神。但见他时而摇头晃脑吟哦,沉浸于古典诗境之中,时而口衔旱菸,随兴所至吞云吐雾了起来……这位乍见其貌不扬、甚至行径有些古怪的师长,却很可能是民初学人当中生命经历最丰富的一位。

 

出生于安徽合肥,刘文典早年曾入安徽公学学习,由于表现认真上进,颇受到陈独秀、刘师培等人的赏识,稍后则在革命思潮的影响下赴日深造。也是在这段留学早稻田大学的期间,刘文典拜师章太炎门下,跟随后者学习《说文解字》等国故经典;一九一二年海归后,他投身于右任主办的《民立报》担任编辑,宣扬民主革命思想,隔年又再度赴日,加入中华革命党,并担任孙逸仙先生秘书处的秘书。由于刘文典编、写俱佳,且精通数门外语,未及而立之年,他便在陈独秀的荐举下,进入了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任教。

 

美丽的云南大学是刘文典最后执教鞭的学府

 

当时的北大人才济济,光是国学领域便囊括了辜鸿铭、黄侃等名师。刘文典以一介「新青年」之姿厕身其间,不免感受到外界的压力;为寻求侪辈的认可,刘文典决意发愤著书立说──他由古籍校勘入手,选定《淮南子》为研究对象,呕心沥血出版了《淮南鸿烈集解》,其成果不仅获得梁启超赞评,白话文运动的健将胡适亦破例使用文言文为其作序,就连与其政治立场相左的周作人,也不得不发文认肯他的学术成就:「他实是一个国学大家,他的《淮南鸿烈集解》的著书出版已经好久,不知道随后有什么新著,但就是那一部书也足够显示他的学力而有余了。」

 

或许正因为有著稳扎稳打的学术基底撑持,刘文典恃才傲物,言行难免特立,比如他曾发下壮语:「我既然是权威,当然有权威思想,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又言「学术上的权威要几十年才能养成一个,有什么不好」云云,在在使人感受到这位「狂士」率性自为的一面。

 

刘文典

一八八九年底(或有言一八九一年,清光绪十五或十七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原名文聪,字叔雅,笔名刘天民。早先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后一度为孙逸仙的秘书处秘书,也曾于《新青年》、《民立报》等报刊担任编辑。刘文典精通英、日、德等诸国外语,在古籍校勘和版本目录学研究等领域尤取得丰硕研究成果;除了执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随著抗日战争爆发,刘文典也设法辗转南渡,至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学府授业。其重要的学术著作包括《淮南鸿烈集解》、《庄子补正》等。

 

↶↶↶加入旅读LINE@好友,送旅读中国经典期刊到你家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年7月【干一杯!台港陆精酿啤酒】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