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四月精彩封面】长淮咫尺分南北──江北运河段:南船北马从此去,江湖满地

【作者】 闻廷
文_甘炤文/旅读中国 图_卢大中/旅读中国、CTPphoto、视觉中国 特别感谢_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旺旺中时媒体集团、济宁文物局、淮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扬州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常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等
2018.04.20

漕运由山东过渡至江苏,沿途的水乡风情已然呼之欲出──

然而位于江北运河段的诸多城镇,同样因著「水」缘而兴衰,

这些生灭起落的流变过程,岂不也是历史长河间不得不的洄澜?

 

北承枣庄运河,江北运河段起自徐州,南至扬州的六圩口,此间囊括不牢河、中运河以及里运河等纷繁支系,加以受到历史上数次「黄河夺淮」的余威影响,人工开凿的水柜或因故淤滞而成的淀泊往往星散其中,江北段运河因此可谓是京杭大运河全线最为变化多端的区域。

 

撇开各朝各代烦难的治水工程,由于和鲁运河段同列为沟通南、北的过渡性航道,漕运的发达与否便不时牵动著江北运河段的带状发展。在最鼎盛的时期,漕运总督所坐镇的淮安不仅辐辏了漕运、盐业、水利工程等诸项要务,频仍的人口流动亦刺激各行各业的勃兴,使得这块湖环水绕之地得以和苏、杭、扬并立,脱胎为诗人笔下的「壮丽东南第一州」。

 

©视觉中国

 

北上京都车换马,南下江浙马调舟

 

随著京杭大运河体系的日趋完备,确保漕运全线的通畅无阻就显得格外重要。

 

明、清两朝主政者有感于此,先后任命漕运总督与河道总督等重臣负责襄理相关事务。历史上,黄、淮二河与大运河交汇的淮安,一度成为两大官署交集之地;其中,漕运总督尤显位高权重,在督导漕运本业之余,有时甚至得巡抚地方、兼理海防。降及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江南河道总督遭到裁撤,漕运总督署顺势由淮安府播迁至位于清江浦的江南河道总督署内,这样的转变除了呈现双方地位的消长,亦凸显出清江浦一带键结中运河、里运河航道的关节意义。

 

另一方面,诚如众所周知,大运河北段的水量不够丰稳,一直是通航以来数见不鲜的问题,到清代时,朝廷硬性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航道仅供漕船通行;换言之,若欲继续上行,原本乘舟的旅客必须转向陆路输运系统,久而久之,遂产生了「北上京都车换马,南下江浙马调舟」的说法。

 

褪去了漕运枢纽的光环,如今的清江浦出落得益发玲珑有致,几经修饬的河道盈满绿意,适合乘坐画舫、自水上观览清江大闸等遗存;夹岸的清江文庙、慈云寺、越河老街则共构出「里运河文化长廊」,入夜以后,周边灯火浏亮宛转一如水面参差的帆影,引领游人重返歌舞升平的光荣岁月。

 

✎加入旅读LINE@好友,免费送旅读中国杂志到你家!数量有限!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18年4月号【纵走京杭大运河】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