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旅读讲堂精彩实录】 雷克_徒步中国:学会出发和放弃的勇气

【作者】
文_雷克、李宜庭整理/旅读中国 图_雷克/旅读中国
2017.10.31

在开始之前,他最害怕的事是出发,然而在开始徒步后,最害怕的是有一天停下来不走了;然而在过程中他发现放弃也是一种勇气,得以直面自己,于是他说:人都要需要学习两件事,一是出发,二是放弃。

 

什么影响了你,又改变了什么

 

童年的小雷克,在他心目中当兽医的妈妈每天在午休时悠闲阅读是他对生活的憧憬,于是他也跟著喜欢上阅读,母亲书架上杰克伦敦等作者的书种下了他日后喜爱冒险的种子。

 

雷克并不是生来便开朗、坚毅且勇敢,旅途中改变了他许多,原本害羞内向的性格,必须为了和当地交流而勇于开口,内心的害怕也必须佯装勇敢,原本暴躁的脾气,在崎岖的路途上变得圆融,旅程后段纵使语言不通,仍能用肢体语言持续前进。

 

在当时,开始前他最害怕的是出发,而一旦出发,成为在路上的人,一步步往前后,最害怕的反而是停下来,放弃不走了。

 

每个人都有性格上的缺点,老雷自嘲自己带有天然的嚣张,对徒步的自己感到自豪,对于单车、便车旅人内心存有轻蔑,在甘肃张掖的路上老雷的里程来到了3000公里,对于自己坚持徒步意气风发,在遇到谢老师时完全打击了他唯我独尊的自信,1982年50岁的谢老师从宁波出发,当他遇见老雷时是2008年,20几年过去了,他的徒步还在继续,老雷的3000公里在谢老师以生命为长度丈量下,忽然不值一提。

 

徒步于谢老师而言是生活的方式,在开始徒步时,这样想法并不能见容当时贫穷的中国社会,不切实际、不负责任、逃避现实等等,不绝于耳,于是他开始用疯癫武装自己,把内心的想法深深埋藏,疯子总不能用一般人的价值衡量了吧!

 

不同于谢老师,老雷的旅程有他设下的原则_徒步,亦即一步一步,用脚步清楚丈量,一步步精准计量,不搭便车、不能妥协其他,没有给自己考虑、选择的空间,在自己设下的框架徒步框架下,咬牙前进,当时的老雷并不明白此间的问题所在,直至到了乌兹别克,走不下去,决定停下后,他才发现原本的自己被无形的枷锁綑绑,然而在决定放弃后,原本非常害怕地这个念头_放弃,在放下成见后得到心灵的解脱,没有无形的框架拘束著,他才真正自由了。

 

原来,你给自己选择的机会,经过自由意志的思考,你还能够坚持,那才是真正的坚持,而不是盲目的栽进自己设下的框架,否则你只是没有外力束缚,但心却不自由。

 

谢老师四处为家,他的生活即是路上,而老雷无论漂泊何处,都有著回家的方向,他们俩人的徒步命题自始不同,然而这也深深影响著老雷往后对于徒步这件事的态度,这样的相遇更加深老雷对缘分的信仰,仅是50公里的前方,徒步的两个人都不回头,此生他们终将错过,所以此刻两人的相遇绝非偶然,谢老师是他命中注定要相遇的贵人,这个用疯癫包装自己,实则内涵深厚的男人。

 

回家的概念,徒步的速度

 

旅途中最常被提及的问题无非是为什么走?为什么选这里?老雷他偏著头可爱的说:你不觉得走路回家是一种美好的概念嘛!他的想法总是直率而单纯的,让人不自觉地微笑。

 

翻开地图,读著地名发现萨玛尔罕也太好听了吧!于是,乌兹别克的萨玛尔罕,成为了他旅程中的必去,又为了经过这个一千零一夜故事起源地,选择了北方的丝绸之路,于他的想望中,骆驼、沙漠、商队踏上这远古辉煌的商道是一场多么浪漫的冒险,就像女孩的冒险故事中总有一个三毛,背起行囊走进了荒凉。

 

当初的构想中,带著他的拉拉车,站在欧亚的交界_土耳其的伊斯坦堡,则是他另一个不想错过的地方。

 

第一次徒步由法国巴黎到德国是个意外,决定徒步时只有买睡袋的钱,而不够买帐篷,脚底反覆走出水泡,每天反覆著饥饿、贫穷和后悔,但一回到家,洗了热水澡,感受到简单的美好,回想徒步过程好像也不坏,他说人的回忆很容易将经验美化,于是在大学毕业要回德国当时,反覆琢磨的徒步之梦又再度破土而出,这次他决定从北京走回德国。

 

他的徒步是一个看世界的藉口,用徒步的速度,将不会错过任何过程,因为自己对归属感的淡泊,从前在交通工具快速移动的过程中,身体和空间总有疏离感,像突兀侵入的外邦人而找不到归属,放慢移动的过程中,他将心的一部份留下,感觉融入了不同的地方。

 

雷克看台湾

 

来到台湾演讲的老雷,回想他在途中的感受,他说某部分台湾像一个更好的中国,中国是个未完成的部分,它因为文革等历史进程丢失了太多,文化、文字、信仰… …。

途经台北的行天宫,里头虔诚且肃穆,信仰和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然而现今中国尚存的寺庙已和一般生活脱离,徒留躯体而不存在信仰,空壳般的建筑已不属于那个环境,缺乏核心精神,在修复古蹟的过程也是躁进的,没有留下修复的痕迹,以辨别新旧,或者先拆除再盖上新的,千年前的墙垣就在翻修中过程中丢失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