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编辑室报告】不颤栗,极美丽!

【作者】
文_张芸/总编辑 图_图虫创意
2022年8月号 第126期
2022.08.01

在鬼月,读一读《聊斋志异》应该最应景吧!

 

 

不过,这一篇篇文言文鬼故事,用字遣词可是比《西游记》、《三国演义》艰深许多,非中文系毕业者如我的阅读路,著实颠簸难行。在猛查字典,比对白话翻译的狼狈之间,「鬼故事集结为何能成经典?」的疑惑卷成了漩涡,幸好一本《经典3.0梦幻之美──聊斋之美》提供了救命稻草,郝誉翔老师深度赏析了蒲老的用字遣词与孤愤之意,再重读一遍,果真能感觉《聊斋》把故事说得多么「恐怖~~」的美,全身的鸡皮疙瘩都肃然起敬!

 

这种美,不是为了要卖钱、炫耀的现实功利之美,而是想让自己可以从里熨贴到外的舒心之美。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王鸿泰即在〈明末清初的士人生活与文人文化〉中写到:「明清士人『闲隐』理念的具体落实开展出一套「雅」的生活形式,这套「雅」的生活可以说就是在重新架构起来的时间、空间中,放置进去新的生活内容……,这些内容像是: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蔬果、香茗⋯⋯之类『长物』……文人恋物癖般地耽溺在这些物当中,赏玩这些物成为生活重心,进而藉这些物来营造生活情境,作为个人生命的寄托……」因此,《聊斋》一书又何尝不是蒲老的「长物」、不是他生命的寄托。说白话一点,明末清初的文人一辈子都在努力:将美进行到底!

 

所以,《聊斋》一点儿也不令人颤栗,相反的,它极度美丽。这个月,很荣幸请到郝誉翔老师带我们一探聊斋之美、一探明末清初文人眼中的舒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