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雾峰林家宅园:花园里的启蒙时代

【作者】 闻廷
文_ 甘炤文、林德俊、徐孝晴/ 旅读  图_ 麦翔云/ 旅读
2021年8月号 第114期
2021.08.23

林献堂一九〇七年首次赴日时,曾与梁启超在奈良巧遇,双方虽各持不同方言,仍能以笔谈沟通。梁是近代大思想家暨改革家,为戊戌变法要角,林于是当面向他请益「台民如何争取自由」,梁回以中国三十年内断无能力出手,因此应效法爱尔兰人对付英国本国之手段,广结日本中央政要,以牵制台湾总督府⋯⋯

 

 

处境艰难却各怀大志的两人, 异乡初遇, 分外感动,梁写下:「本是同根,今成异国,沧桑之感,谅有同情……今夕之遇,绝非偶然。」两人就在这一次会面间订下了访台之约。四年多之后,梁启超终于依约来访,重头戏当然是林献堂的家。

 

雾峰林家宅园,位于台中城南,是台湾一等一的宅院和庭园,从初建至今,地位不曾改变。从谱系上来说,雾峰林家可分为顶厝系和下厝系,林献堂属于顶厝族脉,「莱园」最初是林献堂的父亲林文钦高中举人后,为了孝敬老母罗太夫人而建的园子,并以老莱子「彩衣娱亲」的典故命名。

 

位于台中城南的雾峰林家宅园,是台湾一等一的宅院和庭园。©麦翔云/ 旅读

 

园中代表性建筑「五桂楼」,原名「步蟾阁」,化用了「蟾宫折桂」之典故,隐含科举及第的企望。步蟾阁为木造闽南式楼阁,屋身为起居空间,二楼阳台为观戏之所。第二代主人林献堂将其改建后,复更名五桂楼,日治时期加入砖瓦水泥结构,红砖白墙覆黑瓦,形成中西合璧的折衷样式。正面观之,上层廊外围以原木花饰栏杆,斗栱歇山顶,古意盎然;下层弧拱砖墙,木构窗櫺,透出西洋气息的典雅时尚。据闻,五桂楼前植有五棵桂树,象征五位堂兄弟:林纪堂、林烈堂、林献堂、林澄堂和林阶堂。「桂」与「贵」谐音,自然代表对此辈顶厝子嗣的期许。

 

五桂楼前的「小习池」,取名源自《世说新语》习郁在岘山南掘习池、供名人雅士燕游之典故。池中有一方形土台「荔枝岛」,因早期四角均种植荔枝而得名。岛上筑有戏台「飞觞醉月亭」,亭名可推溯至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名句「飞羽觞而醉月」;羽觞为古代酒器,此句形容酒过如飞、醉饮月下的情景。

 

在早期,飞觞醉月亭本为私家戏台,三面围墙,采光明亮,且正对五桂楼,戏班伶人演出前须乘小舟上岛,一九〇六年始有木桥通行,降及一九三五年,进一步改筑水泥材质之「虹桥」作为交通往返之道。罗太夫人过世后,林献堂便将戏台改造为四面敞开的的亭台,供文人雅士倾杯赋诗。

 

无论是窗棂上的雕饰抑或彩漆绘色的雀替、斗拱,都将传统工法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麦翔云/ 旅读

 

雾峰林家宅园被誉为传统建筑的百科全书,宅邸的部分,以下厝系林文察的一品官宅「宫保第」以及福州式戏台所在「大花厅」最经典;顶厝系的景薰楼、蓉镜斋,则因分属林献堂的家宅和书房,同样闻名。顶、下厝建筑,从清领到日治,几度改造扩延,如今看来,各局部镕铸不同时代工法和风格。

 

一般俗称的「林家花园」,指的就是宅第群落东北方的莱园。莱园在台湾文化史上之所以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栎社文友留下了一些歌咏莱园之作,更因梁启超下榻五桂楼而声名远播。梁与栎社成员吟诗唱和,为莱园十大美景题诗,留下「莱园杂咏」十二首。莱园十景分别是:木棉桥、?衣涧、五桂楼、小习池、荔枝岛、万梅崦、望月峰、千步磴、夕佳亭、考槃轩。其中万梅崦、考槃轩,或因年久失修或因改建,已不复存在,吾人只能从诗句中怀想旧时。

 

梁启超访台,是考察之旅,更是启蒙之旅。梁作客莱园时畅谈中日政经,审度国际情势,推介近代思潮,令台湾知识分子眼界大开,他并勉励林献堂不可「以文人终身」,栎社文人林幼春、蔡惠如等后来皆成文化抗日建将,推敲企来,与这一段交流不无关联。

 

要言之,莱园不仅是文人雅士的莱园,更是文化志士的莱园。日治时期林献堂族脉在知识启蒙和社区营造多方著力,举凡台湾文化协会「夏季学校」及一新会、一新义塾,莱园都是重要场所。如今我们到访莱园,除了欣赏名园风光,若能手捻几段历史掌故,当也得以瞥见台湾时代命运光采动人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