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月精彩封面】三味书屋

【作者】 何沐恬
文_何沐恬/旅读中国 图_麦翔云/视觉中国、旅读中国 绘_李雅婷/旅读中国
2017年1月号 第59期
2017.01.16

 

前往三味书屋时,心里很有些紧张。听说,三味书屋是北京首家民营书店,也是最早实行开架售书的书店之一,自一九八八年开业至今,屹立了将近卅年。这样具有代表性的「爷爷级」独立书店,不知现在营运状况如何?不禁感到既担心、又期待。

 

书店环廊展示著过去活动的旧照片,其中可看到许多文化名流年轻时的模样。

 

提升大众独立思考能力

 

座落在西单商圈的三味书屋,附近早已成了百货、银行、高楼大厦的领地,然而三味书屋仍是一幢只有两层高的小楼,维持著木质大门与灰砖外墙,好像凝结了老北京流逝的时光。店内陈列著政治、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出版品,马基维利、维根斯坦的理论经典却不畅销,光顾的客人自然有限。但只要细看门口留言墙上的纸条、店内环廊展示的旧照片,就会发现三味书屋最风光的那段日子里,除了卖书以外,还举办大量中外交流活动与周末讲座,吸引各路知名作家、外交人员、一般大众,门庭若市的旧时盛况。

 

老李与老刘创办书店时正值壮年,如今已白发苍苍,但他们的眼神却如当年一般神采奕奕!

 

李世强和刘元生夫妇是三味书屋的创办人。问起「老李」当年开书店的初衷,他笑著说:「其实我最早是个运动员──搞政治运动的!」原来,由于年少时积极参与政治运动,文革时老李曾被羁押在看守所长达七年之久。当时许多知识分子皆因批斗整肃成为阶下囚,老李在狱中遇到聂绀弩(音镍干努)等老一辈文化人,深深受到他们精神与思想的启发。他认为,文革之后,中国应该痛定思痛,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而这不能只靠少数知识分子,必须透过提高整体人民独立思考的能力来达成。思辨的基础是知识,阅读是知识的基石,所以就这么创办了三味书屋。书店的名字,取自鲁迅年少时求学的私塾之名,期许这间书店能担起为当代中国人重新启蒙的重任。于是,书店选书的方向也就不以好卖与否为考量,而在于书的内容是否足以刺激读者对社会的思考。

 


书店环廊展示著过去活动的旧照片,其中许可看到多文化名流年轻时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