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飘香七千里:万里茶路俄国段〈二〉恰克图

【作者】
文_柯炳钟/中国旅游、白宜平、张芸/旅读中国 图_旅读中国、CTPphoto
2021年2月号 第108期
2021.02.23

因茶而生的城市──恰克图

 

虽然今日俄蒙边境的恰克图是个不足万人的小城,但在两个世纪之前,这里曾是财富汇聚之地,有「沙漠威尼斯」之称,世界各地的商人都来到此地贸易,令这些商人愿意不远千里来到此地的主要商品,就是来自中国南方的──「茶」。

 

恰克图的名字来自于布里雅特蒙古语,意思为「杂草丛生的地方」,在茶叶贸易之前也确实是如此,但在俄文中却是意为「有茶的地方」,这两组截然不同的意思或许就以《恰克图条约》正式签订生效后为分水岭划分。为何这座城市值得被史料记上浓重的一笔,被无数历史、经济、商业学者进行相关研究的这个重要性,就要从清朝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谈起,中俄双方于当年八月二十日签订《恰克图条约》〈俄罗斯习惯称《布连斯奇界约》〉。条约规定将原属中国清朝管辖的贝加尔湖大片土地和境内的通商重镇恰克图旧市街划给俄罗斯,在恰克图南面另建新市街(汉语买卖城),以便中俄两国互市。两国政府同意在双方边界上才可进行双边贸易,而这贸易的地点就是俄罗斯小镇恰克图和中国买卖城。据纪载,一七二八年九月五日,四名中国商人与十名俄国商人进行了恰克图史上首次交易,自此开始每年九月至隔年四月成了恰克图的贸易季节,也就此展开了恰克图最为辉煌的时期。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恰克图和买卖城在繁荣的双边国际商贸交往中逐步走向了成熟期,茶叶为主的商品顺利地流动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圣彼得堡,甚至欧洲各个公国。于十九世纪中叶时期,每年大约有六千吨的茶叶,经由中国的买卖城进入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些茶叶为恰克图带来的税收曾占到俄罗斯全部税收的五分之一以上,在那个年代可说是创造了荒漠中的经济奇蹟。

 

而茶商们炫富的方式也非常有那个年代的特色,据俄罗斯学者西林在其著作《十八世纪的恰克图》中写道:「每个商人都只用茶叶来炫耀财富,他们把来客从未见过的各种茶,一样样的拿出来给他们喝……」,而一位在一八七〇年到恰克图的美国旅行家,同样也对恰克图留下深刻又夸张的印象,他是这么说的:「在恰克图你必须是身家四、五百万的富翁,才有资格受到尊敬!」

 

恰克图近年来现况。©马耀俊/CTPphoto

 

茶叶交易所

 

位于恰克图的复活大教堂,其东面是宽阔的古大街,过古街再往东走约两百公尺,就是俄罗斯海关货物的监管区,也是以前的茶叶交易所(即海关保税区)。监管区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子,四周都是用房子围起来的。大院里面是露天空地,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货物监管区的正门正对着西面的大教堂和古大街。走进海关监管区的大院,空空的露天大院里杂草丛生,房屋都坍塌了。

 

从墙壁上宣传画和正门前的列宁塑像判断, 这个大院在一七二七年后建立海关监管茶叶交易区,一直延续用到二十世纪中期。当年车水马龙的驼队运送茶叶往俄罗斯,第一个海关检查区和交易区就在此处。

 

茶叶之路给俄罗斯茶商带来丰厚的利润,当年中国茶叶和中国酒远销大漠南北,在这片草原上已经喝了两百多年了。著名的「川」字砖茶和「魁」字白酒,至今仍然是呼和浩特甚至整个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最喜爱和信任的商品。

 

恰克图重要地标建筑──复活大教堂的旧照。©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