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特别报导】黑龙江边境上的日出与战场:神顶东方红与二战终结地

【作者】
文_王远昌、图_王远昌
2020年11月号 第105期
2020.11.09

当你在夏季的丑时,登上位于东方红的神顶峰之巅,目不转睛地盯著东方的红日喷薄而出,油然而生的那种愉悦之感,是山下还在夜幕中熟睡的人梦想不到的……

 

 

提及「东方红」三个字,几代国人耳熟详。从七十多年前陕北民歌《东方红》、一九五八年第一台大功率拖拉机「东方红牌」、一九六四年由周恩来担任总导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剧《东方红》,到一九七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等等,均以「东方红」 命名,对这些史实许多人可以列举出一二。然而,对东北边陲有一个鸡鸣三县的重镇叫「东方红」,知晓的人却甚少。

 

东方红这座国境线上最早迎来第一缕霞光的小镇,隶属历史人文厚重、自然禀赋富集、目前拥有大小规模景区近六十处之多的黑龙江省虎林市。七千年前肃慎人就开始在虎林的乌苏里江上渔舟唱晚,闯关东精神、垦荒精神、抗联精神、知青精神、珍宝岛精神构筑了虎林坚挺的脊梁;大良田、大森林、大冰雪、大湿地、大界江造化了虎林的壮美;自然天成与厚重人文的交融,使虎林成为全国生态、旅游的示范城市,融生态游、冰雪游、红色游、界江游、湿地游、森林游、农家游、跨境异国风情游为一体。

 

其中最不可错过的两个行游虎林的选项,一是去东方红镇沐浴第一缕阳光,二是去5A景区虎头镇,一探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之地。

 

©王远昌

 

东方红,鸡鸣三县日子长

 

完达山南麓的东方红镇,位于虎林、饶河和宝清三市(县)交界,亦是密东铁路最东端。境内六千四百余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天蓝、水清、山绿,兼有大农田、大湿地、大森林,物产丰饶,风光旖旎。近些年禁止开荒伐木,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仅存的几片净土之上,种著农田、养著蜜蜂、采著山货、打著麻将,日子过得十分悠闲,曾被联合国誉为「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

 

这里山地海拔多在三百至八百公尺之间,平原又属北大荒中心地带。一九五八年冬天,王震上将率十万转业官兵披荆斩棘,开垦北大荒来到这里。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在完达山脉一处无名高地上的水库施工指挥部里,王震给指挥部的同志们描述著山区和垦区发展的未来。「我们先要把铁路修进山,用木材作好基本建设。」之后的几天里感到太阳比北京升起的早很多,恰好小镇当时还没有个地名,便挥手呼出「你们看,垦荒大军个个壮志凌云,真像这初升的太阳啊!这个地方就叫东方红吧」。从此「东方红」就被刻在了地图上,取意中国最早迎来太阳的地方,又象征著希望。

 

汽车驶过一块写有「旭日东升」牌坊的大门便进入了东方红镇。整洁宽阔的迎宾路两旁绿化彩化造型独特,环境十分整洁,空气诱人的清新。路尽头右转不远即是东方红火车站。站前广场上,陆续聚集了三十几位年龄大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包括几位带著孙辈的老夫妻。他们是从大江南北应约重返故土东方红的老同事,欢聚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后要返程了。

 

八十三岁的送站老人秦日昌,一九五九年初支边来到这里,是退休多年的中学教师。月台上他目光深沉的望著火车缓缓驶离,与我交谈中脸上仍流露出丝丝不舍。他说,「这些老同事大多十年前回来过一次,这次住的时间比较长,大家年纪都近耄耋之年,分手觉得格外不舍。」几十年来,老战友、老同事,尤其是北京、上海、杭州的老知青,春夏秋冬总有些组团结队并带著家人,回来住一段时间,到处走一走,看看这里的变化。

 

当日车站值班的人介绍,每天清早、下午各有一趟列车进站,旅游旺季每趟车会有三百多人,绝大多数乘客是来旅游的。看到我身上背著相机,他肯定的说:「你们也要去神顶峰看日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