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翻一回造化天书:签诗中潜藏的天气之神

【作者】
文_徐维芷 图_CTPphoto、视觉中国、RF123
2020年10月号 第104期
2020.10.20

我们日常在寺庙里看到的签诗,通常又称运签、灵签、神签等等,内容大都以诗歌为主,作为民众问卜之用。从五代十国开始,就已经有了抽签诗来预测吉凶的故事。到了宋代,各种类型的宫观寺庙大多备有签诗,甚至还流传到日本──比方日本东京浅草寺使用的签诗,其实出自南宋的「天竺寺观音灵签」──在此阶段,签诗的形式也已基本齐全,例如南宋宝庆时期(西元一二二五年至一二二七年)的〈护国嘉济江东王灵签〉,每首签诗有四句七言诗文,并附解曰四言和圣意三言,用以解答签文所示的吉凶祸福。

 

签诗演变到现代,除了签诗本文加卦头故事配合说明之外,问卜事项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解曰)日益增加,像是婚姻、求财、功名等等各种项目,可以探讨的部分极多。而近年气候异常,在此溯及签诗中关于天气相关的民俗及影响也颇有意涵。

 

至庙里求签,通常有一定步骤。首先得拈香(或合掌)禀神,说明来意及所求,其次得请示神明是否赐签(通常以掷筊结果作为神意);如蒙获应允,则进一步摇签筒出签,并再次掷筊,确认无讹后则依签号取签,以签诗读解。©谢光辉/CTPphoto

 

 

风雨阴晴尽是天意

 

古代没有气象台,百姓对于天气的需求除了靠直觉经验,也须仰赖神意。苏轼在〈喜雨亭记〉里面记录了他于嘉祐六年(西元一0六一年)春天自行占卜未来收成,本来以为将会丰收,谁知后来竟然毫无风雨,百姓开始忧虑不安,甚至揣想:太守的占卜好像不太准确耶?这下尴尬了。三月过去,天终于降下毛毛细雨,但是百姓们还是认为雨下得不够(苏轼表示:不是下了吗?你们到底想要怎样?)……直到某天下起滂沱大雨,且足足下了三天,豪雨才停止。这下苏轼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被乡亲苛责了。

 

而当代的台湾,当居民希望能预先得知明年雨水、稻谷(年冬)、生意、六畜等状况时,会由庙里的住持、管委会的主委或当年的炉主,在公开的场合向神明掷筊抽取签诗,依照四季节气询问,由神明预告村落来年的状况,这种仪式被称作「抽公签」,也是代表民间希望获得神明的祝福与示警。

 

事实上,签诗在解曰有关于雨水的部分,也有许多不同的应对内容,而从这些条目中,亦不难理解地方乡亲急迫的心灵:

 

尚未有(乡亲:那是要怎样才会有雨呢?)

不日到(乡亲:有拜有希望,但请问是哪一天呢?)

月半无,月尾有(乡亲:月底是吗?太好了,所以现在没有很正常吗?好不安。)

甲子日得有(乡亲:有明确日期,赞!)

朝夕即到(乡亲:马上到。万岁。)

必来(乡亲:求你了,一定要下雨。)

暴到(乡亲:来吧!让雨来得更猛烈吧!)

久不至(乡亲:完了!)

 

但万一不幸抽到最后一条「久不至」,这时候乡亲们会怎么做呢?当然是动员举办祈雨大典,跟旱灾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