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精彩封面故事】观山番仔楼:闽商奋斗史

【作者】
文_林宜慧/旅读中国、旅读编辑部 图_陈育升/旅读中国
2020.04.20

城区的金鱼巷适合漫步,拐进小弄,经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厝」的惊喜。在蜿蜒深处,有座闽式古厝更是独树一格,从门楣、门槛、柱础、屋梁,到厅上的神明供桌,无不配上繁复小巧的雕饰,即使年岁已高,也藏不住昔日的精致光芒。这座二落大厝,庭院并不特别宽阔,但洒扫洁净,隐身在小巷弄里的富贵人家,有几分大隐于市的氛围。探究起这座古厝的故事,就不得不提到眉山乡观山村的番仔楼。这两座建筑的创建者,都是印尼华侨暨慈善家 ──李功藏。

 

 

山谷梯田 处处豪楼 

 

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旧称为「山腰」。山腰是一座群山环抱的小村,据说村里侨商比例有八成五,早期从南洋寄信回来,信封上只要写「中国山腰」便能寄达。揭开这山腰的神秘面纱,这里从前即是个豪墅聚落,村里中西洋楼比比皆是,错落在山谷梯田,有新有旧,非比寻常,印证了当地人口中「有观山富,没观山厝;有观山厝,没观山富」的名声。

 

©陈育升/旅读中国

 

华侨养子 衣锦还乡

 

李功藏的父亲名李廷芬,为印尼侨商,因缘际会在山腰收了养子李功藏,随后带他到印尼经商。李氏父子经营五金生意,在雅加达创建「德和」商号,有一百多家商店,功成名就之后,返乡为同族子孙安身建厝。

 

在印尼经商时期,李功藏娶了一印尼妻子,建番仔楼一方面为顺应印尼妻子的习惯,二方面是风水考量。山腰的最上方是原本的祖厝,为李廷芬所建,李功藏返乡后,在下方新修建了敬老房、以及给兄弟住的下新厝。考虑到山的切线走向,又在最下方的坡脚,盖了这座四方大厝,在风水上辅助上方的家族厝群。

 

©陈育升/旅读中国

 

上等材料 百年不败

 

建造观山番仔楼,共花费十年时间、十万两白银。材料与工法,皆采当时最上等之品。石料来自丰州石砻、木料来自安溪湖头、地板红砖来自香港、铁料来自印尼⋯⋯不论材料大小,皆为人力搬运上山。据说地基用的大石块,要廿四人共同搬运,从山下走到山腰,路途十余里,花花费足足两日时间。

 

精湛的建造技艺,体现在番仔楼的各个角落。例如石墙表面细腻,每一寸都仔细打磨过,没有一丝接缝;走廊的石板,拼接密合,至今不漏;用石灰、糯米、红糖混制而成的「水泥」,至今只有一些小裂缝;窗户的装设,用硫磺、白灰混制而成的粘合剂加固,至今也没有变形。

 

如此精美的楼房,也如同景胜别墅一样,迫于时局动乱,多年未能竣工。尽管李功藏本人连同八儿两女避居厦门等地,但在其身后,遗书中还特地嘱咐大院的归属「一存山腰楼一座,按我以上洋楼大厦,系我紫亭公艰难缔造,凡我子孙今有同享权利,共同保存,不得转卖外环之人。」可见此楼在他心中独特的地位。如今桑海沧田,曾经叱咤风云的华商早已烟消云散,只余下山腰这栋美丽的红砖楼,续写李家后人故事。

 

©陈育升/旅读中国

 

 

 

✦更多内容请见《旅读中国》2020 年 4月 【海上之城-泉州】

✦诚品、金石堂、博客来热卖中,或线上火速订购

 

 

↶↶↶加入旅读Telegram,最新动态不错过!